刘春廷:多元文化进社区 文化惠民暖人心

2024-11-08

刘春廷(中)在架空层指导居民做手工扇

9月27日,夜幕降临,在笕桥街道水墩社区水墩苑小区的广场上早早坐满了前来观影的居民。社区工作人员精心挑选了深受大众喜爱的经典电影进行播放,同时调动辖区爱心企业,志愿队伍等资源在现场给居民提供服务。孩子们有了爆米花和棒冰,老人们感受到了儿时的氛围。随着电影的开始,居民们沉浸在精彩的剧情之中,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一块幕布、一台投影仪,就把经典电影送到了居民的身边。“好久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露天电影是几代中国人特有的记忆,感谢社区为大家提供了一场难忘的观影体验。孩子们看的是热闹,咱这岁数的人看的是情怀,很有感触!”电影结束后,有位70多岁的老人感慨地说到。听到这些,不禁让我意识到,这不就是文化特派员最朴实的使命吗?用群众最能接受的多元方式,让文化走到群众身边,服务群众。

自7月份被派驻到水墩社区以来,在笕桥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走访了笕桥街道辖区的29处架空层文化“汇客厅”,其中水墩社区的文化汇客厅给我的感触最深,曾经的水墩是个“没有场地、社团(或团队)、活动”的三无回迁社区,电瓶车随意停放还存在安全隐患;后来经过统一布局,以水文化为核心,打造鸿兰亭、潇湘馆、淘沙阁、荟萃湾等11个“文化客厅”,发布“沁园春”文化客厅地图,打响文化场馆品牌影响力。回迁重组后的“老农村”第一次有了“城市范儿”。

如何利用好架空层让社区既有“城市范”,又有“乡土气”,我与街社的工作人员们一起走街串巷,哪里人多往哪儿去,在与居民的沟通当中,了解到辖区居民们对于精神文化方面有着更高的需求。文化活动对于辖区居民来说,是贯穿他们生命始终的精神追求,回迁社区老年人比重较高,他们绝大多数人在精神陪伴方面有着更高的需求。这对基层的文化工作来说,是一个更大的考验。同时也是普及文化的最佳机会。只有让文化真正的沉下去,走进去,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让基层文化工作真正做到遍地开花,卓有成效。

接下来,我计划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启动“沁园春”行动计划,从系列培训课程、文化讲座、外出研学、市集、游园会等多样化形式的文化赋能社区,从“送文化”转化到“种文化”,通过培育传统文艺队伍,切实推动文化的内生发展机制,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植入社区,提升居民文化素养和社区凝聚力,增强“沁园春”文化客厅服务品牌影响力,共同营造和谐、有文化底蕴的社区环境,同时让群众能够持续享受到更高品质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