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区文明办 笕桥街道) “杭州的城市化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如何做好旧农村与新城市之间的转变平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将架空层改造成文化客厅来服务居民,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区文化特派员刘春廷第一次来到笕桥街道水墩社区文化客厅的时候,就被这一种创新的举动吸引了。经过三个多月的了解,通过和居民话家常、谈里短,她对文化客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居民的一声声土话里感受并推动了架空层的“华丽蜕变”。
来到社区的第一周,她走访了笕桥街道辖区的29处架空层文化“汇客厅”,其中水墩社区的文化汇客厅给她的感触最深。她了解到,曾经的水墩是个“没有场地、社团(或团队)、活动”的三无回迁社区,电瓶车随意停放还存在安全隐患;后来经过统一布局,以水文化为核心,打造鸿兰亭、潇湘馆、淘沙阁、荟萃湾等11个“文化客厅”,发布“沁园春”文化客厅地图,打响文化场馆品牌影响力。回迁重组后的“老农村”第一次有了“城市范儿”。
如何利用好架空层让社区既有“城市范”,又有“乡土气”,刘春廷有着自己的见解。作为区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刘春廷在文化创新方面有着较深研究。对于组织群众活动,宣扬传统文化,激发本地文化潜力,深耕文化品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刘春廷与街社的工作人员们一起走街串巷,哪里人多往哪儿去,和孩子们谈谈心事,与老人们话话家常。在脑海中描绘了一幅社区“活地图”,也成了居民眼中的“知心人”。
在与居民的沟通当中,她了解到辖区居民们对于精神文化方面有着更高的需求。“文化活动对于辖区居民来说,是贯穿他们生命始终的精神追求,回迁社区老年人比重较高,他们绝大多数人在精神陪伴方面有着更高的需求。这对基层的文化工作来说,是一个更大的考验。同时也是普及文化的最佳机会。只有让文化真正的沉下去,走进去,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让基层文化工作真正做到遍地开花,卓有成效。”为此,她为社区居民策划了一场“送电影进社区”活动。在小区的广场中间播放露天电影,同时调动辖区爱心企业、志愿队伍等资源在现场给居民提供服务。孩子们有了爆米花和棒冰,老人们感受到了儿时的氛围。“他们都开心,我就开心了。”刘春廷说道。
下一步,刘春廷计划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深化推进“宋韵笕桥”、未来社区、品质小区、生态家园等建设,聚焦首位度与美誉度,助力架空层文化客厅在辖区全域开出“风貌魅力”“民生活力”的文化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