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 收 骆东华

山川有味

2023-10-20

秋日越西,山川有味。

萦绕指尖的,是新米的清香。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且拖村,以“千重稻浪万缕谷香”呈现给我们的彝族尝新米节,让“丰收”这个词化成沉甸甸的稻、金灿灿的谷和香喷喷的新米饭。

普雄彝家尝新米节由来已久,彝语称之为“察始者”,意为“吃新米”。节日当天,寨子里每家派出代表,肩负背篓来到自家稻田,抽取今年第一波成熟的稻穗,还要评出前三名。我在田埂边遇见来自勒品村的曲莫果果莫和她的朋友,尔果村的申子阿嘎莫,她俩正在总结这一回为啥没得到名次。从隔壁书古镇嫁过来的申子是第一回参加抽穗比赛,她说,书古镇之前没有种稻,但今年也开始试种啦,明年也许可以回娘家参赛拿个名次!从西昌民族师范学院毕业的曲莫是村里的幼师,家里有3亩田,她最开心的是去年底越西县通了高铁,不但会有更多的客人来到越西,自家出门看世界也愈加便利。“曲莫”和“申”,都是非常古老的彝族姓氏。她们是凉山彝族年轻一代的缩影,开朗,自信,承接传统,也拥抱时代。

“快来快来!看舂新米啦!”听见隔着田埂有人在喊,我赶紧尾随彝族阿妈往村里跑。进了家门,阿妈放下箩筐,拿出一把稻穗,用一柄刮刀麻利地将稻谷脱粒到竹匾里,院子里早已支起一口大铁锅,阿妈把谷粒倒入锅中,烧火烘炒。跟着来的嫂子们把炒熟的稻谷倒入大石臼,两人一组,合力舂米。我们一会儿跑过去拍阿妈炒谷的英姿,一会儿奔过来看舂了多少新米,比村里人更忙碌。等不及新米煮成饭,抓一小把放入口中,细细咀嚼,满口余香。那一刻,满心都是对阳光和土地的感恩。

萦绕鼻尖的,是苹果的甜香。

越西是全国露地栽培苹果最早熟的地区,也是西南高海拔特早熟苹果栽培区,全县10万亩苹果从7月下旬到10月间陆续上市,弥漫的果香让空气都是甜丝丝的。

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在大瑞镇举办的苹果节上,挖布村支书余德贵递给我一个黄澄澄的大苹果。一口咬下去,甜脆多汁,果香满口。老余说,这是他几年前从河北引进的新品种信浓黄,经过悉心照料,才使得树苗落地成果,大果果径能到75—100毫米。他家今年收获的苹果已经全部卖完了。他见我着实喜欢,就好像自己的孩子受追捧一样开心,从自家留着吃的苹果里匀出一箱给我。我俩高高兴兴互加了微信,我看见他的签名是“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理想的实现”。

越西县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冷凉的高原气候,为了增强竞争优势,县里组织技术专家以当前栽种的藤牧1号、巨森、红津轻、嘎拉等16个早中熟品种、30个样品为对照,综合筛选出最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从早先的“大凉山丑苹果”,到现在颜值和口感兼备,涵盖早、中、晚熟各品种的“梯队式”种植,再到引进果干加工企业,增加苹果产业附加价值,越西苹果让“余书记们”的理想之光一步一步照进现实——甜了用户,更甜了农户。

鲁丽、华硕、红露、维纳斯黄金……苹果节上,苹果管饱!我们囫囵吞枣地把自己吃成一个行走的苹果。虽然基本上分不清每个品种之间的差别,但是我们品味到了大凉山农民“致富果”丰收的喜悦与自豪。

萦绕心底的,是“九大碗”的醇香。

越西县传统“九大碗”是汉族招待贵宾的最高规格,如今已经列入省级非遗。“九大碗”五荤四素,五荤是碗面子、烧白、粉蒸排骨、酥肉和红烧墩子,四素是红糯米饭、烧笋、粉条和肉丝黄花汤。顾名思义,“九大碗”用的是陶土碗装菜上席,不用盘子。据说用餐规矩是由年长者带头,从碗面子开始,大家逐一品尝过一轮,再随意拈菜吃。但我们一则不明就里,二则难抑好奇,一拥而上群箸齐下,倒也吃出八面来风、古今杂糅的派头。

细究起来,从食材到做法,“九大碗”并无猎奇之处,它的美好在于原汁原味的呈现与全心全意的盛情。在秋意渐浓的大凉山深处,在被稻香果香包裹着的彝家小院,丰收的色彩都在我们碗里,山川的馈赠长久驻入每一个人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