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共同发展

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体育强省

郭占恒

2023-09-20

制图 王璟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始终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全民健康体系建设,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战略部署。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部署“八八战略”时,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这里所说的“文化大省”,包括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等“四个强省”。2005年7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中,进一步明确把建设体育强省作为重要目标任务,引领浙江坚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共同发展,极大提高了浙江人民健康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体育强省的实践探索

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浙江体育工作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引领浙江率先走上以改革创新驱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共同发展的道路,体育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前列。

不断完善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规划和政策。为大力推进体育强省建设,2003年12月,省政府召开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对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努力建设体育强省作出部署。2004年4月,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的决定》。2005年开始,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体育强县、强镇(乡)等创建工作。2006年9月,制定颁布《浙江省体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纲要》,对加快体育强省建设作出全面规划,对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提出明确目标。随后,历次五年规划都把加快体育强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体育强省建设走深走实。

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省的目标和“八大行动”。2021年10月26日,浙江再次高规格召开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就“深入实施体育强省战略、打造共同富裕体育示范”作出部署,确保到2025年基本建成体育强省,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体育强省,努力推动体育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全民健康的基石、产业发展的支柱、奋斗精神的动力”。此前,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全民健身服务惠民行动等“八大行动”,加快形成全覆盖、均等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竞技体育实力提升、体育产业倍增的发展格局。

群众体育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变“一阵子”为“一辈子”。为推动群众体育广泛开展,2005年开始,浙江率先在全国开展体育强县、强镇(乡)、先进社区创建和“体育下乡”“体育进社区”等活动。2019年7月,又在全国率先启动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同时,率先开展全民健身步道建设。目前,全省有28个县(市、区)共建成“环浙步道”2300公里,到2025年将建成总里程10000公里的“环浙步道”系统。截至2022年底,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2.8平方米,城市基本建成包括休闲健身在内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从“体育强县、强镇(乡)”等创建到“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构建起全覆盖、均等化的全民健身体系,有力推动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竞技体育快速提升,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浙江竞技体育有着较好的基础。在2021年7月举办的东京奥运会上,浙江运动员共夺得7金2银2铜,创造了浙江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金牌数、奖牌数居全国第一。金牌和荣誉的背后,是浙江不断深化训练管理改革、构建竞技体育发展新体系、优化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健全完善青训梯队的结果。目前,浙江累计创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8个,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7个,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64个,省高水平体育训练基地31个,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57个,形成了良好的竞技体育人才成长环境。

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年来体育产业总产出增长了近9倍。体育产业是直接满足消费需求的新兴产业,有着越来越旺盛的市场。浙江民营经济发达,体育产业发展早,已形成包括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等在内的完整的体育产业链。截至2022年7月,浙江体育用品行业企业注册量10678个,排名全国第一。拥有体育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5个,培育省级运动休闲乡镇30个,年度运动休闲收入50余亿元,累计带动就业16万余人。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出由2003年的437.81亿元,占全省GDP比重1.05%,发展到2021年的4272亿元、占全国比重13.7%,创造增加值1362亿元、占全国比重11%,占全省GDP比重1.85%,居全国第四。20年间,浙江的体育产业规模日渐扩大,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平台建设和品牌培育能力逐年增强,体育产业总产出增长了近9倍,成为全国重要的体育产业强省。

杭州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加快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

杭州一直牢记和践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杭州要进一步发挥领跑、带头、龙头、示范作用”的指示精神,在成功举办G2O杭州峰会的基础上,以“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为目标,以持续打造“国际赛事之城”为抓手,全面提升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

全面提升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为成功举办杭州亚运会打下坚实基础。全民健身体系不断完善。早在2004年6月就制定了《杭州市全民健身条例》,依法保障市民参加健身活动权益,增强市民体质。随后,又不断升级完善全民健身计划和行动,在社区、公园绿地、滨水绿道、桥下空间等区域见缝插针,建设群众呼声较高的“三大球”“三小球”和门球等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加快建设“10分钟健身圈”。同时,推动场馆社会效应最大化,亚运会56个场馆31个训练场全部陆续对公众开放。

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贯彻落实“奥运争光计划”和“亚运争光保障计划”,全方位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共计培养了241个奥运会、世界和亚洲冠军。其中,奥运冠军6人10枚金牌;青奥冠军3人4枚金牌;世界冠军40人(次)90枚金牌,亚洲和亚运会冠军54人(次)137枚金牌(其中亚运会80枚),杭州正快步进入全国竞技体育强市。

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不断健全“体育与健身”产业链,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如杭州富阳上官乡是著名的“中国球拍之乡”,集聚大小球拍生产及配件企业超300家,产量占到全球市场近70%。同时,杭州拥有全球最大的专业赛艇制造企业以及国家滑翔伞训练基地、中国龙舟器材研发中心等“国字号”的大本营。体育产业占全市GDP比重逐步上升,体育产业总产出达和增加值均居全省首位。

持续打造有影响力的“国际赛事之城”,为成功举办杭州亚运会营造良好氛围。杭州注重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体育单项协会的交流合作,引入东亚足联秘书处等国际体育组织、“国字号”机构以及重大赛事运营机构落户杭州。2015年获得第19届亚运会主办权,2018年举办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25米)和第5届世界水上运动大会。连续举办杭州国际马拉松以及横渡钱塘江、杭州毅行等大型赛事,扩大了社会影响,积累了举办亚运会的经验。

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第一城”优势,为成功举办杭州亚运会提供数字技术支持。“八八战略”提出“数字浙江”建设。杭州发挥数字赋能优势,首次提出“智能亚运”办赛理念。设计上线“亚运钉”,实现了10万办赛人员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组织在线、沟通在线、业务在线”大协同。推出亚运数字专用车道,确保亚运赛事车辆优先通行、安全顺畅。总之,数字技术使杭州亚运更精彩。

按照“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全力以赴举办一届史上最成功的亚运会。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杭州与全省人民一道夜以继日,精心准备,无数人的汗水终于浇出幸福花。相信杭州亚运会必将成为史上最成功的亚运会,向世界奉献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亚运会。

(作者系浙江省咨询委特邀委员,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