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聚焦“小切口”持续发力

程建全

2023-09-20

“千万工程”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习近平同志看得重、望得远、抓得实。2023年7月他在四川考察时指出:“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小切口,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聚焦“小切口”持续发力,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和实践论的中国化表达,是习近平同志运用“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的传统文化智慧治国理政的形象化阐释,贯穿于“千万工程”20年探索的全过程,成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特别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聚焦“小切口”持续发力,把人民至上理念落到实处。“千万工程”彰显了习近平同志真挚为民情怀。“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做到“群众要什么、我们干什么”,注重尊重农村意愿,不仅找到了干事创业的“小切口”,还激发了群众自觉投入工程建设的“大热情”,形成了上下同心协力干事创业的“大场景”。

聚焦“小切口”持续发力,把绿色发展理念根植基层。“千万工程”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下好整治环境“脏乱差”先手棋。无论是从全面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到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还是从开展“无废乡村”建设,到县域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建设,都坚持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同步抓,持续打通“两山”理念转化通道。

聚焦“小切口”持续发力,把统筹协调理念覆盖城乡。“千万工程”聚焦的“小切口”,是找准破解农村问题的突破口,牵动一连串问题,做好系统考虑、统筹协调抓突破,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一起抓,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齐头并进,把城市和农村作为整体通盘考虑,走出一条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子。

聚焦“小切口”持续发力,让因地制宜理念生根开花。农村区域差异大、发展水平不平衡、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有区别,既要科学规划,又要因地制宜。要立足不同地形地貌,区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村庄和传统农区,要体现乡村特色、突出乡土味道,以“小切口”实现“一村一品”,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0年的实践证明,聚焦“小切口”持续发力产生大张力,也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地方范例提供了不竭动力——

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贴近需求找准“小切口”持续发力。为新时期深化“千万工程”、找准“小切口”持续发力指明方向提供遵循。面对“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新蓝图,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结合基层群众需求想问题、作决策,多做具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雪中送炭民生事实,确保工作实效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迭代创新找准“小切口”持续发力。讲定力不等于走定式,要用好“千万工程”浙江经验,在“环境和宜、风貌和韵、产业和融、人文和润、社会和谐、生活和裕”的和美乡村建设新追求中抓住新机遇、找准新赛道,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与时俱进迭代战术、创新打法。

集聚有利发展的新优势,求真务实找准“小切口”持续发力。深化“千万工程”要处理好党委政府干、基层党员干、回归人才干、本土农民干的关系,做到党委政府的主动想、精心谋、扎实做,引导基层党员干部争做“发展带头人、新风示范人、和谐引领人、群众贴心人”,推动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两进两回”行动,还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基层首创精神,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干在实处、干出实绩。

(作者系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