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个案子 救一个孩子

检察院王瑛创新法治教育模式

2024-09-27

商报记者 严斐

“办一个案子,救一个孩子。”这是王瑛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后,坚持多年的办案初衷。

王瑛是上城区人民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在办理未成年人相关案件中,她坚持教育感化,研发“未来学院”智慧帮教辅助系统,为82名迷途的孩子指明了新的人生方向。她推动“一站式询问保护站”在市妇产科医院落地,形成检、警、医一体化未成年人保护模式,最大程度保护未成年被害人;她组织普法宣讲团,走进校园为青少年讲解法治精神,累计覆盖3万余名师生。

“办一个案子 救一个孩子”

2018年,因工作调动,王瑛开始接触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工作,至今已有6年。在此期间,王瑛先后帮助82名“失足”未成年人重新开始,“办一个案子,救一个孩子”一直是她坚持的办案理念。

在王瑛看来,大多数的孩子之所以“失足”,大多是因为法制意识淡薄,不知法不懂法,既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也不能将自己的行为控制在合法的范畴。

小雅(化名),一个不谙世事的未成年小女孩成为不雅视频的网络主播。在办理这个案件时,这个孩子对法律的完全无知,成为王瑛的一桩心事。

小雅(化名)因家境困难,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为了一点经济利益,她被直播平台利用,成为不雅视频的主播。经查,女孩子实际也是受害者之一,在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期间,王瑛通过网络陪她学习法律,女孩也将自己的学习感悟以信件的形式寄给王瑛。之后,王瑛又带着她进社区普法,看到了她身上的很多闪光点。女孩逐渐变得自信,甚至有了新的人生规划——成为一名甜点师。

“后来她去上了烘焙师的培训课,现在在老家开了一家面包店,生活也回到了正轨。”正式成为甜点师之后,女孩又给王瑛寄过一封信,穿着厨师服饰的照片,以及两盒亲手做的手工饼干。

正是小雅(化名)的重生,让王瑛意识到普法的重要性,这也是促使她探索“未来学院”智慧帮教辅助系统的起因之一。

探索智慧帮教 创新未成年人帮教

女孩小雅(化名)回到正常的生活,然而并非所有失足未成年人都能如此顺利上岸,“在我们接触的孩子中,有些是外地的孩子,有些是暑期小候鸟,很难系统性地进行帮教。”王瑛说。

为此,王瑛与单位技术部门经过反复讨论、测试,花费了一年的时间,研发了智慧帮教辅助系统——未来学院。在这套系统中,收录了涉及心理、社会、法律等多方面的文字与视频材料,并根据不同未成年人的需求,精准推送法治学习资源和任务,进行个性化帮教学习。

同时,系统也会对未成年人的学习进行不同维度的赋分,将帮教的成效可视化。系统还可以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线上帮教。上线以来,已帮助82名涉罪未成年人重新就学就业。这一系统也获评“浙江省智慧检察创新应用设计十佳方案”。

一站式询问 避免未成年人二次伤害

王瑛坚持推行的“一站式”询问未成年被害人的办案模式,也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遭受侵害的未成年被害人。

“在办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和严重暴力伤害的刑事案件中,询问、取证的过程中,很容易对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王瑛说,“一站式询问保护站”分设一站式询问区、心理疏导区、人身检查区等功能区,陈设布置兼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最大程度帮助未成年被害人稳定情绪、抚平创伤。

在这里,被害人有专属的“绿色通道”,保护他们的隐私,将违法犯罪案件伤情检验、物证提取、讯问询问等环节整合,形成一次性、一站式询问,避免出现让被害人反复回忆、描述受侵害过程的情况。

目前,王瑛已为127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一站式”保护,开展心理疏导和咨询150余次,帮助6名未成年受害人获司法救助。

进校普法 创新法治教育模式

普法工作不仅要亡羊补牢,更要防微杜渐。

王瑛认为,法治社会,市民必须要有法治精神,而法治精神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她带领上城区检察院的35名优秀青年,组成了“江林法制宣讲团”,研发课程、制作微课,进校为学生做普法讲座。

“目前我们研发了40多个主题课程,微课的视频有12个,微课相对比较方便,交给学校后,学生能随时观看。”王瑛说,宣讲团的成员有的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参与建设平安校园的工作。

王瑛还联合天杭实验学校、丁蕙实验小学,成立全省首个“少年法学院”,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模式,项目化宣传法治。在“少年法学院”内,学生通过真实演绎案件庭审等,加深对法律的学习与理解。

在担任“少年法学院”导师期间,王瑛指导学生参与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面对面活动,学生的提案被团中央评为“优秀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