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医院一天用掉近6000颗药丸

杭城入伏“三伏贴”敷贴火爆

2024-07-16

商报讯 (记者 张蓉蓉 见习记者 曾润玥 通讯员 徐尤佳 杨陶玉 史俊) 常言道,冬病夏治。而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亦随之充盈,此时进行适当调理,能有效增强体质,预防冬季疾病的发生。昨天是入伏的第一天,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市中医院等多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三伏贴贴敷治疗,吸引了大量市民。

年轻人、孩子都来贴“三伏贴”

早上8点不到,浙江省人民医院针灸推拿一科门诊处人头攒动,很多患者早早地来排队贴“三伏贴”。现场,除了中老年人外,出现了不少年轻人的身影,28岁的小刘(化名)便是其中之一。“由于工作性质,我的作息常常不规律。久而久之,即便充足休息后,仍然觉得疲惫不堪,精力始终难以恢复,而且长期伏案工作,也让我的腰部和颈部出现劳损,日常酸痛不已。”

当下中医养生火热,他也专门来医院尝试了“三伏贴”:“八个硬币般大小的膏药贴分别接触上颈部和腰部的皮肤后,便开始了持续发热,两个小时后,感觉紧绷的肩颈都松弛了不少。”

小学五年级的谢同学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杭州市中医院贴敷三伏贴,这是他第五年来贴敷了。谢同学之前有过敏性鼻炎,而且体质较弱,每次同学间出现感冒,谢同学容易感染。“这几年贴了三伏贴,感觉没那么容易感冒。”谢同学的妈妈说道。

市中医院武林院区二楼的贴敷区域,类似谢同学体虚易感而前来贴“三伏贴”的孩子不在少数。很多都是“口口相传”,一个孩子的家长试了有效果,相互之间一介绍就都来了。

一家医院一天用掉近6000颗

“三伏天人们最熟悉的养生办法当数‘三伏贴’了。”浙江省人民医院针灸推拿一科主任汪凡副主任中医师表示,根据中医理论,夏季人体阳气在表,宜以养阳为主,此时毛孔开泄,运用敷贴,可使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

“不只 ‘三伏贴’,‘冬病夏治’疗法丰富多样,囊括中药内服、针灸、艾灸、拔罐、穴位贴敷等多种手段。这些疗法均基于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冬病夏治’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现代大众的健康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汪凡说。

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主任医师包烨华告诉记者,“我们一天就搓制了近6000颗药丸,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早上7:30开始贴敷,两个小时不到,就有超过200名患者接受了治疗。”

包烨华介绍,大多数患者因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咳嗽以及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还有咽炎、腰腿痛怕冷、产后病、痛经等疾病前来就诊。此外,还有一些患者因脾胃功能不佳等问题寻求改善。

●相关新闻

三伏贴不是人人都适用

记者 叶歆 通讯员 陈岩明 吴煜

三伏贴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合。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中医师洪寿海指出:“三伏贴也有其适应人群,需要根据个人体质,辨证论治。判断自己适不适合冬病夏治的一个依据,就是看夏天进入空调房以后有什么不适反应。有的患者一进空调房就不舒服,比如关节受不了,或者打喷嚏,这就适合冬病夏治。”

洪寿海医生提醒,冬病夏治也有其禁忌证。他提醒,如果是严重的过敏体质,或者处于疾病的急性发作期,还有疤痕体质的患者,不建议贴三伏贴。此外,一些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以及孕妇和五周岁以下的婴幼儿,也要谨慎使用。关于冬病夏治三伏贴,大众存在一些常见误区,要明辨——

误区一:贴的数量越多越好。实则不然。针对不同的症型,需要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贴多了反而可能起到反作用。

误区二:三伏贴做得越大越好。人体的各个穴位都有一定的区域,三伏贴作用的范围刚好覆盖住相应的穴位即可。

误区三:贴的时间越久越好。省中医院针灸科穴位贴敷成人每次两小时左右,儿童每次半小时左右。各家医院穴位贴敷的药物成分不一样,贴敷时间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如果贴敷时感到局部灼热难忍,可以随时停止贴敷。贴的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皮肤损伤。

误区四:贴的次数越多越好。一般建议每年的头伏、中伏、末伏期间各贴一次,中间间隔10天左右,总共贴敷3次即可。

除了这些常见误区外,洪寿海还提醒,穴位贴敷时不能进食冷饮,不要过度吹电扇、用空调,否则会影响疗效。此外,贴敷后有的病人贴敷处可能会出现发红,皮肤瘙痒,这是因为药物中含有生姜、白芥子、延胡索等刺激性成分,属于正常现象,不必特别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