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黄诗睿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制的燕麦片,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热带农科院联合研制的生巧克力,云南农科院研制的咖啡豆和土豆片……在零食“内卷”的趋势下,有这么一类零食,它们不靠颜值,却靠着自己的“高学历”和“好出身”,悄悄俘获了不少消费者。
记者身边一位喜欢吃食的娜姐说,直播间销售模式特别需要说辞,不然就产品论产品说不了那么多,如今有这些科研院所的“背书”,主播们就可以说道说道了。不过,她说她也买过这些零食,“可能潜意识里认为吃零食不健康,买这些有科研院所挂名的要安心一些。”
在小红书搜索“高学历零食”,记者发现相关商品数已达1万+。热度攀升的同时,销量也开始狂飙,以中国热带农科院参与研制的生巧克力为例,去年“双12”当天,其生巧系列的黑巧单品就在全网热销近3万单。
记者了解到,这些被网友戏称为“学院派”的零食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世壮麦片为代表,由农科院、农业大学等研发,并由自己旗下企业生产加工、自产自销的零食产品,像世壮麦片还获得了保健食品的批号;另一类由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研发,或利用科研院所研发的农作物开发出来的产品,比如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在其官网“三农信息咨询”板块有多条回复记录,针对网友留言询问某品牌黑咖啡、土豆片是否为该农科院授权或生产的问题都给予了回复,没有合作的直接予以否认,有合作的则大方承认并推广之,如“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与乐客食品(云南)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滇二娃’品牌旗下麻辣土豆片/糊辣土豆片/麻辣土豆条休闲食品,涉及包括但不限于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提供技术支持。”
“学院派”零食的走红,反映了消费者希望吃到健康的零食这个典型心态。零食产品在打出“低糖”“低脂”等关键词后,如果还有科研院所研发加持,显然更容易切中消费者对健康及食品安全的需求,与之快速建立信任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学院派”零食不约而同地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包装比较简陋,特别接地气,与同类产品相比价格也不高,因此吸引了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如打着“国货之光”的“学院派”薯片、巧克力等,通过其在各种社交平台的“种草”和推广,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消费者。而那些有着保健功能的健康食品,加上科研院所的“背书”,显然更吸引老年消费者。
然而,这股风潮中,也出现了不少打着科研院所旗号浑水摸鱼的假冒伪劣产品。半个月前,据央视报道,在上海市消保委2023年随机选取的13种宣称由科研院校参与研发的食品中,5款产品被相关机构明确回函否认有关联,4款产品确认参与研发,其余4款产品相关机构未作出明确回应。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时还应擦亮眼睛,切勿奔着“高学历”,买回的却是“学历造假”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