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上海 对“游烟”说“不”

2025-03-31

王俊勇

边走路边抽烟,上海对这种行为说“不”了。近日,上海宣布在武康路、新天地、外滩、南京路步行街等8个中外游客集中、人群密集的场所强化对室外二手烟的控制。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上海主动治理室外二手烟,体现了对公共健康的高度重视。目前,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已经成为法律的规定和社会的共识,不过,室外能不能抽烟,却存在一些争议。在生活中,有的人边走路边抽烟,烟味一路飘散,让别人无处可躲。还有的人在室外人行道、商店门口等地方抽烟,迫使行人在烟雾中穿行。大家把类似的行为称为“游烟”。

“游烟”的本质依然是二手烟。医学研究表明,只要是二手烟,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从这个角度说,阻止二手烟危害公众健康,不分室内室外。上海曾经进行过的一项调查显示,逾九成受调查市民对“游烟”表示反感,认为“游烟”不仅危害他人健康,还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市容环境和出行体验。现在,上海选择8个地方强化治理“游烟”,也是对公众诉求的积极回应。

从实际情况看,“游烟”都发生在室外露天区域,人员流动性强,如果要及时发现、阻止“游烟”行为,难度较大。上海此次治理“游烟”,主要以宣传倡导和形成理念共识为主。这样的做法,既体现了鲜明的治理室外二手烟的态度,又考虑到了公众的接受程度,循序渐进,通过劝阻“游烟”行为,激发大家的公共意识,让吸烟人士主动自觉停止在室外人群密集的地方吸烟。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明确将控烟作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国际通用指标。上海率先治理“游烟”,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强化治理措施,这是城市治理精细化的体现,也折射出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治理“游烟”,刚开始时难度很大,但只有迎难而上,通过文明宣传、建章立制等方式,多管齐下、持之以恒,才能阻断公共场所二手烟对大众健康的危害。期待上海能在治理“游烟”的过程中积累更多好经验,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