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 “智”水有方

临平全新水处理模式 助企降本减排

2025-03-19

本报讯(记者 涂玥 临平微融圈 胡轶文 曹金英 冯晓峰)“你看,我现在只需要每天巡查一次,检查仪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就行了,另外的操作都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实在是太方便了。”正在现场巡查的杭州诺邦无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邦无纺”)运维工作人员说。

从之前每日繁琐的多次现场巡查到如今便捷的工作方式,正是因为多了一位AI助理的帮忙。

作为一家主营无纺布等产品的企业,诺邦无纺生产过程中的水刺工艺环节会产生大量工业废水。过去,企业曾投入近千万元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但治污成本仍旧居高不下。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引入了智能化污水处理模式。在AI的助力下,系统后台可以根据水质、水量及工艺条件的变化,自主思考,并进行全方位数字化感知、分析及执行,从而实现对污水处理全流程的智能化掌控。

“引入‘AI+’水处理模式后,我们实现了无人化水处理,生产废水得到循环利用,废纤维和污泥也全部实现了资源化利用。”诺邦无纺环安负责人透露,现在企业60%的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可做中水回用,年均污水资源化量超过24万吨,固废资源化量超过600吨,废水减排13.6万吨,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实现了环保与效益的双赢。

诺邦无纺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数据大脑”的应用。目前,企业内部共设有70多个小型监控点,可对重要核心点位的污水流量、浊度、液位等关键数据进行24小时监测,并实时汇入算法中心。企业构建的数字孪生系统响应速度也从“分钟级”提升至“秒级”,有效地精减了人员配置。此外,系统还能根据不同场景的排水规律及负荷,将60%以上高耗能工序转移至谷电时段,使得综合电费节约率达32%。

作为杭州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区,临平区的许多企业都面临着污水处理成本高、达标难的双重压力。为此,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平分局在开发区、大运河科创城等产业平台试点“AI+”水处理模式,并将其推广至食品、化工、无纺布等重点行业。据统计,该模式共助力企业年均污水处理成本下降41万元,年均化学需氧量减排2200吨。

下一步,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平分局还将不断探索AI等前沿科技在环评审批、环境质量精细化管控、减污降碳等领域的应用,助力临平区打造更加绿色、智能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