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葛玲燕)一根蚕丝,一头牵着生产生活,一头牵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深秋转冬,又到了蚕丝被“大展身手”的时节。昨天,杭州举行了一场现场“大比拼”——浙江省蚕桑全产业链展暨杭州市首届蚕丝被手工制作大赛在运河文化广场举行。来自全市各地12支队伍的48位高手,现场展示手工制作蚕丝被的精湛技艺,将连绵不断的蚕丝编织成一份份暖意。
比赛的原料来自淳安县梓桐镇富石蚕桑专业合作社,是今年最后一批收获的蚕茧,品种分别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育成的丝棉1号、金蚕1号,蚕种由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杭州蚕种场)繁育提供,它们经过严格的挑选、检测,精心的处理,“翻山越岭”来到大运河边。
在裁判的统一指令下,选手们4人组合,依次进行叠网、整理、固定等操作。
“90后”潘晓骅携父母和伴侣一起参赛。她来自桐庐县瑶琳镇,10年前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蚕丝被制作行业,经营的桐庐明君蚕业专业合作社每年从养蚕户手中收购蚕茧约7万公斤,其产品“明君蚕丝被”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粉丝”。“我们家做蚕丝被已经三代了,如今我希望通过年轻人的思维和力量去传承好这项传统技艺,更好地带动家乡发展。”潘晓骅说,这次比赛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今后她还会不断地提升自身技能,同时加大对产品的设计研发,并增加一些文旅项目,让更多人了解蚕桑文化。
铺绵是否均匀、外观是否规整、装胎是否贴合、针脚是否平整……这些都是评委打分的关键。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伍冬平是此次比赛的评审组成员之一,现场,他分享了如何辨别蚕丝被好坏的方法。“首先看标签,好的蚕丝被纤维含量都在50%以上,如果达到了100%,那就是纯蚕丝的;其次还可以看纤维长度和被子的蓬松度,好的蚕丝被一根蚕丝可以拉很长且不易被拉断,被子压下去有很好的弹性。”伍冬平说。
除了紧张激烈的蚕丝被大赛,现场还有与蚕桑相关的各种展示和体验——蚕丝在面膜、骨支架及人工韧带等领域的应用,“饲料养蚕vs桑叶养蚕”展示,蚕丝团扇制作体验,非遗茧画作品欣赏……让您亲身体验从卵到丝的奇妙旅程,近距离感受蚕桑发展的无限可能。
“浙江作为全国蚕桑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蚕桑历史和精湛的技艺。除了传统的种桑养蚕和缫丝织绸外,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科技赋能,让蚕桑更好地融入大健康产业,如桑叶入药、蚕丝面膜、蚕丝生物医用材料等,为推进蚕桑这项历史经典产业的高水平传承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浙江省农科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蚕桑学会理事长王永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