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

2024-10-11

水痕秋落蟹螯肥,

闲过黄公酒舍归。

鱼觉船行沉草岸,

犬闻人语出柴扉。

苍山半带寒云重,

丹叶疏分夕照微。

却忆青溪谢太傅,

当时未解惜蓑衣。

——北宋·林逋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中秋佳节过后,吃蟹就成为了江南的流行语,古人给蟹取“四名”:“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其行声,则曰郭索;以其外骨,则曰介士;以其内空,则曰无肠。”所以蟹便有了“横行介士”和“无肠公子”的称号,而这些称号,在古诗词中多有出现。

林逋的这首《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写的正是他隐居于西湖孤山,在秋日悠闲度日的情状。但蟹入诗,唐代李白的笔下就早已有之,李白把吃蟹当作是和成仙一般的美事。晚唐诗人皮日休写过一首《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皮日休的这首咏蟹诗,是对螃蟹的深度赞赏:螃蟹有着坚硬的外壳,且不断自我蜕变,即便是遇到了风驰电掣,大雨滂沱,也不会轻易低头,依旧能自由自在地生存。

这也许是皮日休自我的定位,如果联想到他后来投入黄巢帐下,或许能够成为一种对他的解读。一直以来,文人雅士把吃蟹、饮酒、赋词作为秋天的一大趣事,就像《世说新语》中说:“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历代写蟹的诗词层出不穷,元代王冕的《舟中杂纪十首·其十》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操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