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荡 文艺星火耀夜空

2024-09-30

M511俯瞰图

天目里每周五晚“露天音乐会”

记者 项捷

西湖微融圈 章洁

时值金秋,杭州天目里,各类艺术展、市集、主题活动轮番上演,喜迎国庆。人群熙熙攘攘,从白天热闹到深夜。开业四年来,天目里已成为杭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标之一,受到无数年轻人追捧,社交平台上的打卡攻略常看常新,靠文艺范频频出圈。今年“十一”假期,古荡再添“文艺新兵”——M511光影汇即将和市民群众见面,用VR、AR等数字技术为大家提供沉浸式观展体验。

文化,正在成为古荡街道一抹亮色。这两年,随着辖区文化生活愈发丰富,艺术展、书店、音乐会正在走进人们日常的生活,提供精神食粮。上半年,古荡街道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近200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同时,也实现了产业蓬勃发展。

“双星”并耀,助推文化发展

眼下,天目里正忙着办秋日市集。“考虑到‘十一’假期客流量大,我们推出了不少新玩法,凸显本地文化是关键。”天目里街区运营负责人说,为迎接金桂飘香的好时节,街区品牌市集“沿山河集”开展“赴桂”市集,呼应“桂花”主题,呈现一场秋日盛宴,“书籍、唱片都能淘到,是文艺青年最爱逛的地方。”其实,百米长的市集是天目里展现文化的一扇窗口,根据每年不同时节设定不同主题,春天品茶、秋天闻桂,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文艺氛围。

天目里所在的区域,是杭州数字经济产业密度最高的区块之一,全年常态化设置的美术展、雕塑展、图书特展等,给摩登都市带来一丝温柔,让人们有了心灵的栖息地。在17幢围合式的现代建筑里,1号楼天目里美术馆就像一颗当代艺术的“心脏”,有力地为街区“泵血”,带给市民群众不一样的文化体验。比如最近《动作世界》特展,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共创剧场。22位舞者面对不同的人群持续舞蹈,而观众也能参与,成为展出的一部分。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街区还定期邀请来自全球的当代艺术创作者入驻,本地取材、创作,与观众交流、共创。“街区的文化不局限于看和听,还有感受和参与,这是最有意思的部分。”一名游客说,也许这就是天目里能频频出圈的秘密。

与天目里一街之隔,是即将面向市民和游客的古荡文化新地标——M511光影汇。这座建筑有极具辨识度的M型屋顶,被称作“第五立面”。古荡街道有关负责人说,与天目里差异化发展,M511聚焦数字娱乐赛道,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互动空间,探索业态新模式。

据了解,M511的3幢楼宇分别对应不同业态。1号楼规划为总部经济,2号楼主要打造数娱沉浸式空间,3号楼入驻了一批视听产业上下游企业,打造艺术大IP,让这里成为全省数字娱乐产业的高地。

“天目里、M511将‘双星并耀’,在它们周围,更多文化平台、点位开始铺开。”古荡街道有关负责人说,让百姓的文化生活五彩斑斓,触手可及。

遍地开花,共享精神盛宴

乐声响起,好戏连台。今年以来,古荡街道创建“戏韵天目”文化品牌活动,把舞台搬到百姓家门口,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探索“文化共富”的新赛道。上线半年,“戏韵天目”围绕话剧、儿童剧、音乐剧、舞剧、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市民群众提供多元文化服务,大受欢迎。

天目里、莲花广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古荡街道灵活打造公共文化阵地,充分链接各类资源,分别创立戏剧培训班、戏剧工作坊,举办戏剧大赛,打造属于百姓的戏剧品牌。目前,戏剧工作坊已举办12次课程;“戏剧赋美,四季古荡”户外小型演出已开展音乐剧、国乐等主题专场演出30场。

“年轻人积极性很高,包容性很强,‘看戏’正在成为他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浙江音乐学院是古荡街道的共建伙伴,该院戏剧系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戏剧文化被巧妙融入现代舞蹈与歌曲中,我们也在其中看到了年轻人的力量。”据悉,古荡街道将通过三年时间,逐步实现戏剧产业化目标,从深耕戏剧土壤、培育草根明星,到打造戏剧直播体系,再到开拓戏剧产业蓝海,让源于生活的戏剧回到生活。

开卷有益,“小书房”成“大舞台”。今年,西湖区提出打造“阅读第一区”,各镇街依托属地书房、图书馆、文化馆、社区,纷纷推动全民阅读。

作为西湖区首个杭州书房旗舰馆,古荡文化家园“西湖书房”面积约500平方米,藏书超2万册,一到周末就座无虚席。“书房持续策划组织开展‘古荡阅生活’系列活动,如阅读分享沙龙、经典诵读、剧本创作演读等,提升大家的阅读兴趣和体验。”古荡街道文化站负责人朱妍说。辖区书房各有特色,如主打亲子共读的嘉荷社区西湖书房,会定期开展亲子绘本伴读、家长课堂等活动,很受欢迎。

据了解,古荡街道今年以来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62场,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优化整合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西湖书房等公共服务平台,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阅读空间布局、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活动内容,让阅读成为古荡群众的一张文化名片。

古荡街道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