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全国上映了。这让我再次回想起东极岛,年轻时曾经挥洒过汗水的热土。
东极岛,位于东经122.40°,北纬30.1°之间,是浙江舟山群岛濒临外海的一片列岛;拥有大小28个岛屿和108个岩礁,其中住人岛屿有四个,分别为庙子湖岛、青浜岛、东福山岛和黄兴岛。
20世纪90年代初,我刚成为一名记者,被派去东极列岛担任社会主义路线教育指导员,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向群众宣传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那时,东极岛党政管理机构叫东极区公所,现在已变为东极镇。
教育指导组共有四五人。东极区公所在地庙子湖岛,几乎没有平地(其他岛也差不多),四岛居民有万余人,皆以渔业捕捞为生。东极列岛又称渔夫列岛,由于偏居一隅,少有人光顾,就连舟山本地人也很少前往。
那时候,外海渔业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听当地人说,从前想吃墨鱼,就到岸边用脸盆去捞一下就行。
渔船也不用开出去很远,附近水域就能捕到大群的鱼虾。
那时的东极人,住在岛上很安心,他们拥有东海丰富的渔业资源,不愁生活来源。
我当指导员的前后几年,在庙子湖岛和青浜岛,每天早上,主要街道熙熙攘攘,街市店面生意也不错。东极区公所门前有口井,水质甘冽,经常会有居民前来洗刷。
工作了三个月,很快便与岛上的干部、渔民混熟了。深水藏蛟龙。越是偏僻、艰苦的地方,越要多跑,因为好新闻在基层。后来我虽然不当指导员了,有空也经常往那里跑。路途遥远,乘船要三个多小时,很容易晕船,每次到了岛上,往往连吃饭的力气都没了。
但我也确实挖掘出了许多接地气的新闻。比如,东极中学教师群体坚守偏远海岛教书育人的故事。
当时,东极中学位于庙子湖岛的山顶上,近20位老师,只有两三个是本地人,其余老师的家几乎都在舟山本岛。除了放假、或去本岛开会,平时基本不回家,部分教师已经在这个海岛上工作十多年。
东极列岛上的驻岛官兵,有全军著名的“东海前哨模范营”,东福山岛还是歌曲《战士第二故乡》的发源地。我多次采访过驻岛官兵,登上过云雾缭绕的东福山岛顶端。听官兵们讲,他们的家属前来探亲,因为台风、寒潮,船开不了,有的只能在舟山本岛待几天回去了;有时候,船开到东极岛屿码头附近,因为浪太大,靠不了岸,家属也只能挥挥手,哭着回去了。这些真实的故事后来被改编成小品,上了央视春晚。
后来,有段时间,居民大多搬到大岛安居,我也去得少了。不过近些年,随着海岛旅游业的开发,东极列岛又热闹起来了。
东极列岛重新引人注目,除了旅游,就是“里斯本丸”号事件被挖掘。
“里斯本丸”事件现在很多人已经知道了——1941年12月25日,保卫香港的几千名英国士兵在与日军鏖战十七天后被迫投降,成为战俘。1942年9月,日军将这群英国战俘中的1834人送上货船“里斯本丸”,意图将他们运往日本成为劳工。
由于船体武装有大炮,且没有任何战俘标识,船在行驶到浙江东极海域附近时,被美军潜艇误判为战船,被后者发射的鱼雷击中。
危难之际,东极渔民冒着生命危险,划着舢板在水中救起了384名英国战俘,并给他们提供食物、衣物和庇护所。但仍有828位战俘或被淹死、或被日军射杀、或被困在船中未能逃生。
近些年,我就“里斯本丸”事件进行了多次采访报道,其中2019年10月20日,我现场报道了14位沉入海底的英军战俘后人,赴东极海域参加沉船遇难者的后人纪念活动。
制作人方励,曾经和韩寒一起在东极岛拍摄电影《后会无期》,当他了解到“里斯本丸”事件,决心要拍摄这一事件的纪录片。付出8年艰辛,这部2个多小时长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眼下终于上映了。
在谈到这八年的经历,方励说自己为了筹资,把房子卖了,团队成员一半相继离职。虽然投资亏了,但是就历史价值而言,他说自己赚大了。
东极岛,因为独特的海岛地理条件,再加上拍电影带来的效应,近些年游客越来越多,旺季船票经常一票难求。曾经最不起眼、最无人问津的偏远列岛,因为这些故事,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