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旧曾谙

潘鸿海油画艺术展亮相浙江美术馆

2024-08-18

李家囡 2005年

记者 陈友望 通讯员 吴佳钰

作为浙江美术馆开馆15周年系列展览之一的“风景旧曾谙——潘鸿海油画艺术展”,8月9日至9月8日在浙江美术馆举办。

在油画中国本土化的进程中,著名油画家潘鸿海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潘先生出生在上海梅陇,这是中国文化渊薮之地——江南的一个水乡小镇,他从小目之所及的景物都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在他脑海和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为他日后探寻中国油画的艺术语言播下了种子。

潘先生的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调到浙江画院从事专业创作之后,他有了充分的时间冷静下来思考油画的本土化、民族化问题:在题材上,他聚焦生于斯长于斯、熟悉的江南水乡和水乡女性;在技法上,他不仅吸收了欧洲油画的优秀传统,更从中国山水画中吸收了独特的笔法和意境,这尤其体现在他的风景画中。在他笔下呈现出的是可以和千年前董源、巨然对话的一片江南,充满了东方意蕴。

开幕式上,浙江画院名誉院长梁平波说,潘鸿海先生是浙江美术界的骄傲,同时也是浙江出版界和美术界的领军人物。这次展览在浙江美术馆举办,是我们对他最好的思念。“他的夫人黄志清女士和我谈到潘先生的遗愿,要把他所有的油画作品捐献给国家。她与儿女商量以后决定把这些作品捐给浙江美术馆,一共有86幅。当时我听完以后非常感动,我记得潘先生生前曾经说过,对浙江的山川、人物的表现是他永远的创作主题。今天正值浙江美术馆开馆15周年,在这里举办潘鸿海艺术展是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潘先生离开我们一年半多的时间,每一次想到他的离去,我们既感悲情又感温情,先生对我们的无尽关爱,始终温暖着我们的心。”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许江在致辞中说,潘鸿海老师一生艺海跋涉,以油画为主,兼涉水墨。他把水乡画出一种苏绣一般的细腻光泽,一种古砚浓墨、琅玕温润的清风雅韵,一种江南流水磨出来的古韵清奇的油画之美。在中国,当人们这样地谈到水乡,就一定会谈到潘鸿海,谈到他的油画。许江指出,潘鸿海老师的作品具有三方面的诗性特点:“抒情雅怨,那深远而动人的雅怨相兼的抒情传统;味象超然,那水乡之意的味然度见;心随笔转,那心物两造的诗性语言。”其作品像赤子般依恋母亲,揭示出江南端庄,水乡秀美。展览将这些美一一拈出,“一片水色作贡品,满目江天祭乃师”,以这些诗性的美,悼怀潘鸿海先生,悼怀他杰出的艺心与师风。

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在致辞中说,2023年1月,潘鸿海先生逝世前,嘱托其夫人黄志清女士及两个女儿潘汶漪、潘汶汛把自己的油画精品捐赠给国家,6月,家属与浙江美术馆联系,经过整理,把86件潘鸿海先生的油画精品无偿捐赠给浙江美术馆。经浙江美术馆申报,“潘鸿海作品捐赠项目”荣获“2024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与捐赠奖励项目”。“这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浙江美术馆也一定会把这批精品保存好、研究好、利用好。相信潘先生的这批油画精品定能在推进中国油画发展的历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潘鸿海先生小女儿潘汶汛致答谢辞。她说,“在展览筹备的过程中,获得了父亲生前挚友、同道们的许许多多关心和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仿佛又重回到从前,回到那个我甚少参与过的从前,感受到大家与父亲的厚重情谊。父亲生前好像一直在工作、一直在画画,如今仿佛是他引导着我重回过去,与他的朋友们一起,一点点、慢慢、细细地给我上一堂人生的大课。”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今天,我们欣赏着潘鸿海先生的江南题材油画作品,不仅陶醉于斯画、斯景,更怀念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