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随意 给人贴标签了

2024-08-12

涂建敏

针对网传青岛地铁打人视频,当地警方日前通报说,当天和某城(男,23岁,无业)对周围多名乘客进行言语滋扰,又对翟某绪(视频里打人的年长者)进行滋扰辱骂,后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过程中和某城扯破翟某绪上衣,翟某绪击打和某城面部,造成其右侧鼻骨粉碎性骨折。警方依法对和某城处以行拘;翟某绪涉嫌故意伤害罪,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青岛地铁打人事件为何在社交媒体上快速发酵?对照警方通报,被掐头去尾的视频画面中,只见霸蛮老人与瘦弱年轻人形成强烈反差,而不闻事发前因。从视频片段看,后者正向前者认错讨饶,并无进一步还手。而另一方则看似得理不饶人,对之迎面痛击。不得不说,这一幕极易激发人们的朴素正义,并在有意无意间推动“老年人逼让座”等联想。

然而,综观青岛警方此次通报,无一字提到“让座”“老人逼迫让座”等字眼。换言之,这就是一起普普通通的地铁治安事件,既和让座无关,也和当事双方年龄无关。双方都有过错,年轻人滋扰在先,老人出手在后,只是下手太重了。

青岛警方的处置,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厘清真相,也澄清社交平台上有关逼让座的“脑补”和联想。然而,不得不说,一段时间以来,当“老人无视交通规则”“老人在公交车上强制要求年轻人让座”等倚老卖老、为老不尊的事不断出现,“老年人”似乎越发被划入不文明行为的“高发群体”。其实理性看来,相关事件也只是偶然发生,数量极其有限,只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被有意无意放大了,并影响了老年群体的整体文明形象。不论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都有标签化之嫌,文明的老人不乏其人,不文明的年轻人同样不乏其人,他们都只代表个人,而不能代表群体。像这次青岛地铁打人事件,在警方通报之前,多少人对那位老人尽情嘲笑讽刺而最终“翻车”,不能不说就与动辄对老年人“标签化”有关,其中教训值得铭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回到文前所述事件,流量呼啸之下,当人们一齐声讨这名老年人的所谓“逼让座”行为时,也很容易带偏议题,甚至忘了求证真相。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倡导文明和谐,保持克制理性,还得谨防先入为主、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