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600多分为什么选了“中本一体化”

三个家庭的选择背后,是对孩子的理解、与自己的和解

2024-07-12

张基贝

王翊翔

冯斯卿

记者 章翌

随着杭州高中招生季即将落下帷幕,这几天,不少职高办起了“中本一体化班”新生见面会。

今年杭州“中本一体化”继续升温,在中考总分增加50分、“中本一体化”招生人数增加近100人的背景下,不少职高“中本一体化”的分数线增长了50多分,录取名单上不乏中考成绩600分以上的考生。

他们为什么选择职高?记者在与几位考生家长的交流中发现,不管是犹豫还是笃定,选择“中本一体化”,既是家长理解孩子的过程,也是他们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疲惫”的一家人 下一个3年不想再“卷”

看到女儿名字排在录取榜首,张基贝的爸爸推着女儿往前,想给她拍张照。望着来来往往的人,小张有些害羞,等人散了些,她指着自己的中考分“608”,抿着嘴笑了。

小张爸爸说,很少看到孩子面对成绩表现出喜悦,“当时只想说:我以你为傲!”

不久前,小张以第一的成绩,被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护理专业“中本一体化班”录取,毕业后可升入杭州师范大学,拿本科文凭。如果不选职高,小张的分数也能进杭师大附中,“分数出来后,我惊讶她考这么好,但也不后悔,女儿相当于提前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小张爸爸说,回想孩子初中3年流过的泪,他愈发觉得这个选择做对了。

小张好强,学习上总爱逼自己一把,“数学比较弱,但不甘心落后,她就逼着自己学到很晚。看到付出与结果不一样,她哭得很伤心。”小张父母教育理念不同,爸爸形容自己是“躺平”心态,“我当初读的也是中专,但妈妈觉得,要拼要‘卷’。”

中考前,夫妻俩突然意识到,孩子这么学太辛苦了,“一家人基本没时间出去玩,有时孩子回来刚说上几分钟话,就因为要学习进了自己房间。”越是临近考试,孩子的心理压力越大。

“难道要再这样过3年?”小张爸爸分析一家人痛苦的原因,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我们一如既往地投入时间和精力,能得到怎样的结果?不知道;孩子高中3年再逼自己和别人赛跑,能跑多少名?也不知道。”

在爸爸眼中,小张阳光开朗,和谁都相处得很好,学校组织出游,能像大姐姐一样照顾同学,但把自己和学习“绑”得太紧,失去了很多乐趣,比如不认识同学口中的明星、不知道网络用语的意思,“感觉她像只被囚住的鸟。”得知“中本一体化”这个途径后,夫妻俩决定帮女儿松绑,“我们把‘中本一体化’的方方面面都告诉了她,起初她仍表示希望走普高这条路,但最后选‘中本一体化’,出乎意料地干脆。”

新生见面会,女儿作为代表上台讲话。望着台上的女儿,小张爸爸说,他的观念也在慢慢转变,“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不愿意过多表露自己的情绪,但我想说,成绩是你努力得来的,不管是今天,还是今后的日子,你都可以尽情地把自己的喜悦和大家分享。”

读职高这件事 妈妈从“疑虑”到“笃定”

上周日,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交通职高”)“中本一体化班”见面会上,记者见到了从宁波来的王翊翔一家。宁波市的中考总分比杭州多10分,小王考了600分,但最后一家人还是选择来杭州。

“填志愿前半个月,我们才知道‘中本一体化’。”小王爸爸说,儿子成绩中上,身边的孩子大多铆足了劲,往重点中学冲刺,“有这样的机会,肯定让孩子去读,但如果是普通高中和‘中本一体化’对比,就要权衡一番了。”

和很多家长一样,小王爸爸看重的是升学率,他直言接受“中本一体化”没经历很复杂的思想斗争,“其实就是解题思路的问题。”“题目”的“答案”是大学本科,“不管是通过高考,还是通过职业教育,无非是走的路不一样,升学还是畅通的。”

相比爸爸的“乐观”,小王妈妈面对“中本一体化”还有些疑虑。“我们这一代人的观念里,中专、职高的学生整体素质不太好。高中阶段对孩子非常重要,又是住校,学校能不能关注孩子的健康?他能不能管好自己?身边的同学怎么样……都是未知数。”小王妈妈掰着手指,“实行‘中本一体化’已经6年了,明年才有第一批毕业生,培养出来的学生究竟怎样?样本很少,一切未知啊!”

这种迷茫、担忧的情绪,一直延续到填报“中本一体化”志愿的前几天。

尽管小王爸爸一直在劝,但真正让小王妈妈说服自己的,是其姐姐的现身说法。

小王妈妈的外甥读普高,填志愿前,她和姐姐聊起孩子,也提到了“中本一体化”。“孩子的辛苦,家长都看在眼里。”姐姐推心置腹,“看着孩子早上6点多起床、晚上10点多睡觉,每天坐在那里学习,不就是为了‘拼’一个本科文凭吗?有‘中本一体化’,殊途同归,孩子也可以轻松点。”

聊完,小王妈妈在心里问了自己几个问题,“孩子喜欢运动、喜欢捣鼓自行车,是不是能给他多一点时间,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会不会收获文化课上得不到的东西?”最终,一家人达成一致,综合孩子兴趣、职业前景,报了交通职高的“中本一体化班”。

见面会这天,有个细节让小王爸爸印象很深,“拍合影时,通常情况下老师会站第一排或中间位置,但大家自发站在两边,包括校长,也是簇拥着学生,我当时就觉得,孩子在这儿肯定会受到重视。”

“中本”元年爸爸就知道了这条路 6年间理念也更新了

冯斯卿的爸爸冯建国,20世纪80年代从绍兴来杭州打拼,一开始落脚的地儿就在回龙庙附近,没想到40年后,女儿能在当时自己经常路过的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人民职校”)落脚。

小冯今年中考考了600分,此前,很干脆地报了人民职校的“中本一体化班”。干脆的背后,其实一家人已思考了整整6年。

2018年,浙江在全省开展“中本一体化”招生试点,包括人民职校在内的两所杭州职高入选。从朋友那听说这件事后,小冯爸爸只当一种招生途径“埋”在心里,从没对小冯提起过,但孩子上初二后,随着成绩逐渐“定型”,加上“中本一体化”的持续火爆,他把这件事从记忆里“拎”了出来。

“人民职校升的是浙师大,在我们心目中是所很好的大学。”小冯爸爸笑着说,“考到600分左右的学生,大多不会选‘中本一体化’,一是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另一方面是思维没有更新,一直在考普高的路上冲。”

十几年前,小冯哥哥中考时,一家人普高、国际学校、警校都考虑了一遍,就是没考虑职高,但随着升学途径越来越畅通、学生素质越来越优质,如今小冯爸爸的理念也如他所言,更新了一回,“至少3年后不用面对孩子高考了。”

父母挺开心,小冯却有一番“心理斗争”,她告诉记者,中考前老师会把所有升学途径讲一遍,提到职高时同学们总兴趣寡淡,“总觉得读高中讲出去好听一些,但仔细想想,7年后是浙师大的毕业生,也挺不错!”

小冯爸爸想得更多,“都是这么高分进来的,学生的素质肯定不会差,而且人民职校离我家地铁就几站路,读的专业也适合女生,读的本科也在杭州,‘小棉袄’一直在身边,多好呀!”

当孩子如愿被人民职校“中本一体化班”录取后,小冯爸爸迫不及待地给亲人朋友报了喜,“大家都说我心态好,我笑着告诉他们,现在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要想家庭和睦、孩子心理健康,‘中本一体化’真的是不错的选择!”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