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龚浔泽

渡口

2024-07-05

我的家乡在淮安平原,草泽河在家乡以南八九公里的地方,由西向东,最后汇入白马湖。

母亲娘家在草泽河南岸,亲戚基本上都住在草泽河两岸,我们经常会跟着她回娘家、走亲戚,对草泽河两岸的村庄、道路都比较熟悉。

草泽河下游,临近湖口的河段很宽,多数地段超过了百米,长期以来,整条界河只有一座“大治桥”。两岸百姓往来,要么向西绕道“大治桥”,要么借助渡船,要么自己撑条小船。

每次随母亲过河,都从沈渡村的渡口经过。沈渡就是沈姓人家在此摆渡。在我的记忆中,渡船是由一家人承包的,最开始,一个老奶奶摇船,后来,他的儿媳妇来接班。起先是木船,后来变成了一艘水泥船。上了渡船就要交费,小孩好像不要钱,自行车要买一张船票。

渡船的登船点,因天气和水位不同,也多有变化,有的时候从圩堤下到河中,走过一片滩地再上船;有的时候从圩堤下到水边直接上船,那个圩堤又高又陡。那个年代的自行车都是二八大杠式,很笨重,如果推着自行车上船,还是有点难度。

船上有撑船的竹竿,也有划船的木桨。船行得很慢,一个单程就要20分钟。有的时候到了渡口,渡船刚刚离岸,要等船慢慢地到了对岸,再慢慢地返回,一来一去,很多时间过去了,这种等候最让人焦急。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要在渡口的位置修一座桥,但始终没有动静。乡村的道路,由土路建成了砂石路,接着又改成了水泥路。

终于有一年,回家探亲时发现,草泽河桥建成了,桥长100米,桥宽五六米。渡口和渡船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有了好的开头,可能就接连有无数好的开始。随着草泽河两岸的开发建设,每到节假日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指示牌上的“草泽河”被写成了“漕泽河”,如果是为了与漕运联系起来,难免有点落俗。不过,改变是明显的,曾经外人罕至的湖荡沼泽,如今夏有百花秋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