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微融圈 冯益华 记者 方亮
“我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完成了手机无线快充芯片的一个模块,该模块可检测线圈两端的电压(高频信号)并解调获取有用的基频信号,也用于实现异物检测功能,防止充电器发热和能量损耗。接下来我的毕业设计也将以此为基础展开!”技术方案得到企业的认可,毕业论文也顺利开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2021级研究生杨光亮最近很是开心。
杨光亮是西电杭研院校企联合培养的第一批电子信息专业硕士。作为西电与萧山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西电杭研院自2021年9月运行以来,以“联合实验室”为切入口,坚持产教融合培养与浙江数字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卓越工程师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澎湃活力,逐步探索出一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产教融合”为企业注入创新活力
“实验室偏向性能指标,企业偏向实际应用,两者正好互补。”在杭州地芯引力科技有限公司,与杨光亮一样来自西电杭研院的实习“模拟工程师”目前共有8人,他们分布在企业的研发部门。实习半年多来,杨光亮坦言,将学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自己的成长帮助很大,这让他萌生了留在这家初创型企业的想法。
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奇缺,招人难是该领域企业的通病。去年初,主做消费型芯片研发的地芯引力与西电杭州研究院合作成立“集成电路联合实验室”。合作以来,杭研院陆续为企业输送了10位产教融合的研究生。
“我们与企业是双向奔赴。”西电杭研院院长廖桂生介绍,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研究院实行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培养制度, 校企联合开课,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选题也都来自企业一线创新点,聚焦区域经济转型难点、紧盯企业发展痛点等。
高端人才的培育和集聚,为企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这批学生有活力、有想法、有冲劲,有效拓宽了我们公司的人才来源!”地芯引力学生企业导师黄胜对学生们的能力充分肯定,他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继续为公司储备更多人才。
目前,西电杭州研究院拥有专任教师241人,企业导师280多位,1200多名研究生中,已有300多人赴长三角百余家企业开展实习实践,一支产教融合式的卓越工程师队伍在钱塘江畔组建而成。
“有组织科研”加快企业创新步伐
对于浙江杜比医疗公司而言,校企共建的“生物医学影像联合实验室”,让这家向乳腺癌宣战的初创企业尝到了另一种甜头。
“我们现在完成了用AI去解读图像,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分辨图像,实现乳腺癌筛查和诊断。”杜比医疗副总经理容若文表示,这背后是企业借助西电杭州研究院的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算法优势,实现了“人工智能+生物医学乳腺检测产品”的高端化提升。
合作近一年来,联合实验室在光学靶向功能成像乳腺癌诊断领域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发的早期乳腺癌智能诊断算法在最新采集的数据中准确率超过87%,灵敏度超过91%,特异度达到85%,达到临床生产可用条件。
类似“合作共赢”的故事正在不断涌现。落地两年来,西电杭研院与海康威视、吉利汽车、杰牌传动等24家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与长龙航空、奥普家居等25家企业共建研发中心,与新奇点科技等5企业签约授牌首批人才实践站;累计签订协议数量185项,合作金额2.1亿元,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赋能企业科技创新。
“筑巢引凤”打造区域创新生态
目前,西电杭州研究院新园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新园区位于钱塘江南岸,将是一座占地560亩的开放共享、产学研结合的智慧化园区。项目预计明年9月正式启用。
“建成以后,我们的科研队伍将扩充到600余人,达到3000余名学生的培养规模。”廖桂生介绍,研究院认真梳理了萧山产业布局,确立了工业互联网、汽车电子、集成电路、智慧医疗和先进信息系统等5大产业创新方向,将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利用好新园区产业空间,积极引入学校创新资源与萧山产业对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今年我们正发挥学校在工业软件、先进视觉和雷达探测方向的优势,谋划建设工业软件研究院、先进视觉研究院和雷达小镇等,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新智力、新活力,贡献杭研新力量。”展望未来,廖桂生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