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

专家教你 如何解锁优质睡眠

2025-03-22

《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平均睡眠时长为7.06-7.18小时,睡眠困扰率为48.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困扰率逐渐上升。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专家介绍,睡眠是人体进行修复、整合和巩固记忆的关键过程,充足的睡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对于成年人而言,优质的睡眠时长一般需达到7-9小时,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上床后能在20分钟内快速入睡,且夜间醒来次数少,并能迅速重新入睡,维持睡眠的持续性。

失眠不仅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抑郁症等疾病风险。

专家建议,要争取在晚上11点前入睡,避免熬夜。要学会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处于15℃-20℃之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床垫和枕头。

睡前1小时应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睡前可将其放在卧室外,避免干扰睡眠。北京安定医院心理测查中心主任孟繁强说,每增加1小时屏幕使用时间,深睡眠时长便会减少10-20分钟。

“蓝光不仅抑制褪黑素生成,还会改变睡眠结构,使非深睡眠阶段的快速动眼期占比异常增加,而负责记忆巩固、生长激素分泌的慢波睡眠时长被压缩。”孟繁强说,长期处于这种睡眠状态的青少年,日间注意力、记忆力均会大幅下降。

专家提示,应在下午和晚上避免摄入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睡前可通过冥想、听轻音乐、深呼吸等方式放松,比如可以采用“4-7-8呼吸法”,即吸气4秒、屏住呼吸7秒、缓慢呼气8秒,重复几次,以缓解身心紧张。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