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这首石刻古诗有错误,橙友建议磨掉重刻

2024-12-06

图中圈出部分为石刻古诗错误之处

@橙友Nj14XZrQ 在橙友圈#橙柿书画社#话题分享:

杭州的这首石刻古诗有错误,是否应该磨掉重刻?

有位邻居赵老先生,日前将我叫到艮山桥南侧的桥底下,看了块五言古诗石刻,内容如下:

花蚕弄神智,锦质妙层叠。

人工继剪刀,分出花与叶。

瓮乍底春破,宫中彩其贴。

细意妆缀成,一枝献蚕妾。

没有诗名、作者名讳和年代。从三、四和五、六句(即颔联、颈联的词性与平仄)看,又非律诗。主要是内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于是,用手机拍下,回家斟酌了一下,发现“瓮乍底春破”有点拗口,联系下句“宫中彩其贴”,我试着将前句的文字调整了一下,变作“瓮底春乍破”,就感觉好多了。

整首诗的意思还是比较浅显的,大意是说(限于水平,恐有不当):桑蚕有着很神奇的本领,吐丝结茧智慧非凡。蚕茧的质地如锦缎,层层叠叠。人们拿起剪刀,(把通过缫丝制成的丝绸)剪出花与叶的形状。接着,将装有染料的容器打开,底部的春光忽然闪现,再仿照皇宫中的彩饰进行粘贴。最后,将经过细心装扮连缀好的、如同工艺品的东西,卷成花枝状献给所眷恋的佳人。

可以想象,石刻之所以没有诗名和作者的姓名等,或许就是因为没有确切的资料予以佐证,但这完全可用“作者及年代不详”或“无名氏,年代不详”代替,无论如何,都比没有落款要好得多!

橙柿互动联系上@橙友Nj14XZrQ,他说,自己后来经长时间查询得知,这首五言古诗有说是清人郑文灏写的,名曰《茧花》,石刻上那句“瓮乍底春破”,其原文正是“瓮底春乍破”。不过,他没有找到作者有关的资料,是否有其人待考。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提到《茧花》一诗,内容都与杭州地名“打铁关”有关,称旧时打铁关一带城外,多是养蚕的农户,乡民以蚕桑为业,历来文人多有吟诵,其中就有郑文灏的《茧花》。此外,网上还有一首标注为郑文灏写的诗,名为《杨梅》,写的是杭州皋亭山的杨梅:曏(xiàng)说杨家果,盛称皋亭山。檀园著咏后,闻绝百岁间……以上搜索结果,均未见明确的来源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