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40年的接力

学军小学“雷锋中队”的旗帜 越擦越亮

2024-09-30

记者 张宇璐

一件事坚持做40年,能够迸发出什么样的力量?

40年前,杭州市学军小学的六(2)中队被团市委命名为杭州市“雷锋中队”。从此,“雷锋中队”评选成为学校中队争创的最高荣誉。每年,全校各班通过自主申报和学雷锋活动的汇报展示,最终两个“雷锋中队”将获得这个殊荣,接过那面代代相传的锦旗。

虽然锦旗的颜色在时间的推移中逐渐褪色,但这面精神旗帜却在一届届中队的接力中被越擦越亮。

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张军林说:“‘雷锋中队’的存在放在全国来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但在我们学校的师生眼里,最宝贵的恰恰是这40年来的坚持与传承。这些年来,我们经历了3任校长的坚持,10多位大队辅导员的引领,数万名学生的共同追求,这份精神从未中断,历久弥新。”

探索城市小学的服务性劳动

用小小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40年的力量,是传承发展,守正创新。

40年前,学军小学的第一届“雷锋中队”六(2)中队在2年内累计做了2900多件好事。从在公交车上给需要的人让座,到每周坚持到长途车站打扫卫生,宣传讲文明、树新风,这些诠释着雷锋精神的好人好事,闪烁着时代的烙印。

新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如今的城市小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在做好身边小事的同时,又能传达出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真正在服务中获得成长?这是学军小学正在面临的新课题。

近几年,学军小学对学校服务性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做了拓展,设计了“小管家”“小河长”“小卫士”“小社工”“小馆长”等“五小”新形态课程。以课程研究的形式,带着学生从校园走向社区,面向社会,从关心小我到关注整个生态的发展。

在今年的五一假期,学军小学的同学们走进杭州的各大博物馆、第二课堂,把时间奉献给了“百馆新游”服务活动。这就是“五小”课程中的“小馆长”代表课程。

全校学生以个人或小队的形式踏入场馆,担任讲解员、引导员等不同角色。根据学校研制的劳动日志,不同年级的队员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带着同理视角去开展服务、发现问题、提出方案、创意解决、自我反省。近几年,学军小学的学生在这项活动中形成了300多个建议意见,多个建议意见被场馆接纳,切实改进了场馆服务。

引导学生“学会关心”

做雷锋精神的种子

40年的力量,能滴水穿石、星火燎原。

在“雷锋中队”的引领下,历届学生不断追寻雷锋精神,让劳动服务的意识像种子一般播撒到城市各个角落。

根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学军学生在家里能每天坚持1-2项家务劳动。每学期学生自愿参与多项公益性服务,为他人、为社会服务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

上善若水,这股如潮水一般的力量还在不断影响、推动身边人一起前行。全市轰轰烈烈的“小河长”行动中,学军小学从10多个孩子开端,发展到全校4000多名师生共同行动,最终影响了100多所学校加入,间接影响60多万人次共同守护河流。

首届“雷锋中队”的成员江斌在长大后也继续传承发扬“雷锋精神”,在公司里组织志同道合的同事自发组成“雷锋服务小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持续践行雷锋精神。

良好的品质和积极的引导会影响人的一生,像江斌这样的学军人也还有很多。张军林校长说:“雷锋精神带给我们的是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虽然社会在不断进步,但这份真善美的内容始终是不变的。40年来,学军小学少先队一直把学雷锋作为学校德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此基础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引导学生们学雷锋、做好事,努力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我们希望引导学生去‘学会关心’,既要关心自己,也要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关心我们人类的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