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常见内分泌疾病及其处理

2024-08-09

黄轲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内分泌科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儿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内分泌学组副组长。 专业领域:儿童内分泌学,擅长垂体相关疾病、青春期疾病、生长发育相关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治。

笔述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内分泌科副主任黄轲主任医师

记者 林琳 通讯员 祝姚玲

有一些家长看到内分泌科,内心会有疑惑:这个科室是看什么病的?儿童也会有内分泌问题吗?

其实,儿童的内分泌问题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加复杂。儿科内分泌是一个专注于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的医学分支,它涵盖了从新生儿到青春期因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如糖尿病、肥胖、性早熟、生长发育迟缓、甲状腺疾病及肾上腺疾病等。

哪些属于儿童内分泌疾病

儿童内分泌疾病有很多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大致可以分为6类:

1.体格发育异常:侏儒症、巨人症、生长发育迟缓、儿童肥胖症等。

2.性腺发育异常:性早熟、性发育延迟、第二性征异常、性器官发育异常等。

3.甲状腺疾病:先天性的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4.甲状旁腺疾病: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5.肾上腺疾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

6.糖尿病:以1型糖尿病多见。

此外,还包括一些垂体肿瘤等。

就临床上来说,儿童糖尿病、儿童生长发育相关疾病以及儿童肥胖症最为常见。

在过去20年间,中国15岁以下1型糖尿病发病率增加近4倍。儿童1型糖尿病会来带一系列慢性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大血管并发症等,而且发病年龄越小,死亡风险越大。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率也在不断增长,且低龄化、扩大化趋势日益明显。与肥胖发病急剧上升并行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高尿酸等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罹患人数上升,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罹病者将持续至成人。

占比最多的还是生长发育类疾病,比如矮小和性早熟,我的门诊中约60%是这一类的患者。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需要就医

生长迟缓、性早熟之所以就诊人数多,跟家长的关注度有很大的关系。来就诊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属于真正的“病态”,需要治疗的大概只占其中的10%-15%。

医学上用百分位法或标准差法来判定孩子是否属于矮小,即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或低于2个标准差 (-2sd),医学上称之为矮小。矮小的原因是多样化的,涉及遗传、营养、运动、睡眠、疾病因素等,其中遗传是影响身高最主要的因素。

判断孩子是否发育迟缓,不能单纯只看身高。比如有个女孩子,身高1米55,按照她父母的身高,这个数值其实是正常的,但她的父母就觉得难以接受。

还有一个8岁的女孩,身高1米44,在同龄人里并不算矮,她来就诊是因为已经来了月经初潮,我们诊断是中枢性性早熟,如果不进行干预,身高预计只能长到1米5,而且对她的心理状态、成年后的生育功能甚至围绝经期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基于上述判断,我们强烈建议药物干预治疗,但是她的父母对于药物治疗抱有比较强的抵触心态,虽然我们反复解释,他们还是有疑虑,一时无法接受。

基于我国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目前中枢性性早熟诊断年龄为女童7.5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童9岁前出现睾丸发育。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要多关注身体上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家长要避免两个误区

我接诊过很多的孩子,最让我感到痛心的是那些本来可以通过及时干预治疗改变病情的,但由于家长的种种顾虑或是忽视,最终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影响。

对于家长来说,要避免两个误区:一个是“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不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状态,出于对药物盲目的排斥,不接受医生建议的干预治疗;

一个是对于身高的过度追求和焦虑,身高数据并不是判断孩子生长发育的“金标准”,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进行判断确诊。

对于性早熟的孩子,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药物干预,小年龄且性发育快速进展,尤其是初诊时已呈现生长加速的患儿,应及时治疗;如性发育进展缓慢,骨龄虽然提前,但生长速率高于正常,预测成年终身高无明显受损的患儿,无需立即治疗,但应定期监测,反复评估治疗的必要性,因此同样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