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养生道
杭州日报官方微博
杭州城市眼视频号
杭州新闻App
记者 柴悦颖
上完厕所后,你是否有回头看一眼的习惯?
“发现大便带血,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痔疮犯了’,要么置之不理,要么用点痔疮膏,常有肠癌患者因此延误诊断和治疗。”王刚说,肠癌在学术上被称为结直肠癌,是一种源于结肠和直肠黏膜的恶性肿瘤。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提高、饮食方式改变,我国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
《2023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位居第四、死亡率位居第三,与2022年数据相比,肠癌发病率增幅超5%。直肠癌患者最怕保不住肛门进行结肠造口,随着医学发展,“保命还是保肛”这道选择题有了新答案。
肠癌发病年龄明显前移
这类患者应定期接受肠镜检查
“我国结直肠癌有三个流行病学特征:男性比女性多、发病年龄明显提前、直肠癌比结肠癌多见。”王刚介绍,原本肠癌是一种老年病,如今不乏20多岁的年轻患者。早期肠癌没有明显症状,只有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临床表现,如大便次数增多、便秘和腹泻交替、间歇性便血、肠梗阻、腹痛、贫血、消瘦、乏力等。
当肿瘤长大至一定程度,尤其是右半结肠癌患者,如果腹壁薄弱松弛,躺在床上自己就可能摸到腹部肿块。部分老年患者对痛觉不敏感,等到肿瘤引发肠穿孔、腹膜炎才去就诊,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肠癌为什么会找上门?哪些人是高危群体?
王刚说,当下肠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认为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喜欢吃腌制食品及油炸和烟熏食品等都是危险因素。”
此外,存在肠癌家族史和肠道疾病,也是引发肠癌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一个人得了肠癌,那么这名患者的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得肠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2—3倍。
“很多肠癌的发病呈现出家族后代群发性,尤其是家族腺瘤性息肉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常在十五六岁时,出现大肠内广泛多发息肉,数量多达成千上万颗,如不治疗,大多数患者在30多岁时发生癌变。”王刚提到,这些患者的后代有50%概率遗传此病,一旦发生且不及时干预,通常逃不过肠癌的结局,这类患者平均死亡年龄为42岁。
一般来说,父母中如有一人患有家族腺瘤性息肉病,其子女应及时完善基因筛查并进行定期肠镜检查,其父母、兄弟姐妹也应当进行肠镜检查。
低位直肠癌也能保肛
肠镜检查不能代替肛门指检
直肠癌患者最怕保不住肛门进行结肠造口。
“临床中,直肠癌比结肠癌多见,80%以上的直肠癌位于直肠中下段,几乎每一个低位直肠癌患者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能不能保肛。”王刚表示,对不同分期的肠癌患者会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治性切除手术是大部分早期直肠癌患者的首选方案;中期直肠癌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要接受术前的新辅助放、化疗,等降期后再进行手术,提高保肛的可能性;对伴有肝转移、肺转移等晚期直肠癌患者,需进行化疗联合靶向或免疫治疗,等瘤体缩小后再进行局部手术处理。
随着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推广和规范化,以及腔镜设备和诊疗理念的更新,不少肿瘤距离肛缘4厘米以下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看到了保肛希望。
“新辅助放、化疗可以让肿瘤退缩,使肿瘤细胞失去活性,我们医院已有几十例原本无法保肛的患者因此获益,‘观察等待’策略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逐渐流行。”王刚提醒,大多数肠癌都由息肉演变而来,从癌前病变进展至癌需要5—10年,这给了患者充足的筛查时间早发现早治疗,Ⅰ期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接近90%。
“肛门指检、大便常规、肠镜是常用的肠癌筛查手段。其中,肛门指检可以查出70%的直肠癌,有经验的医生可以摸到距离肛门八九厘米的肿块。大便常规如果提示隐血阳性,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肠癌。需提醒的是,肠镜不能代替肛门指检。”王刚曾接诊过一名60岁的结肠癌患者,原发肿瘤距离肛门20多厘米却无法保肛,因为患者同时存在肛瘘,术中病理提示为肛门转移性腺癌,只能同期切除肛门进行永久造口。“平时大便习惯改变,是肠癌最典型的症状。大便带血或出现黑便,形状变细、变扁或带槽沟等,一定要及早去医院做肠镜筛查,每年体检还要做肛门指检和大便常规。”
大咖名片
王刚
浙江省肿瘤医院
结直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扫码查看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