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的德清瓷“活”起来了

2024-07-31

毛晨安在观察烧制好的瓷器。

毛晨安工作室内的德清瓷作品。

记者 沈晓颜 文 首席记者 郑超 视频

通讯员 姜睿 凌俐云

“这是灰釉可乐杯,这是黑釉咖啡杯,这是民宿用的餐碟……”在德清县乾元镇一栋有着280多年历史的古民宅中,“95后”制瓷艺人毛晨安向访客介绍他烧制的不同瓷器。这些瓷器都是采用2000多年前德清窑原始瓷的工艺制作而成的。

根据考古研究发现,德清窑是最早烧制原始青瓷和黑瓷的窑系,但在南朝开始衰落,至宋末彻底消失。2011年,德清当地开始进行德清窑的恢复工作。

1996年出生的龙泉人毛晨安如何与2000多年历史的德清窑结缘?故事还得从他初中毕业那年的暑假说起。

“当时,爸爸觉得我太调皮,就把我送到龙泉的一家瓷器厂,跟随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军港学习制瓷。”毛晨安说,一个暑假的体验让他对瓷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决定留在厂里跟随王军港继续学习制瓷。

2007年至2008年,德清县火烧山、亭子桥原始瓷窑址的考古发掘,是中国陶瓷考古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为确立瓷器的发源地奠定了基础。之后,中国古陶瓷界作出“以德清所在地的东苕溪流域在中国瓷器起源研究中的特殊重要地位,誉之为‘瓷之源’可谓实至名归”的结论。

为了扩大“瓷之源”影响力,德清县开启恢复德清窑的计划。当地有关部门四处寻访制瓷“高人”,最终找到了在仿古瓷领域颇有研究的王军港。2011年,王军港带着制瓷团队来到德清,开启德清窑恢复之路。时年16岁的毛晨安以学生的身份一同前往。

“德清窑中断的时间太久,所有的恢复工作都要从零开始。”毛晨安说,“其中的难点包括泥料、釉料的配比,这需要我们根据古瓷残片的制作工艺,反复更换配方进行试验与改进。复原一种瓷器标本往往需要一个月时间。”

找瓷矿、配釉料、拉坯、烧制……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王军港团队不断地进行技术攻关和配方研制,终于让失传千年之久的“德清瓷”重现光彩。

“器形庄重自然,张扬含蓄;纹饰刚中带柔,优美流畅;釉色青中泛黄,浓淡相宜。虽是2000多年前的东西,但更像是后现代作品。”被德清瓷独特的工艺之美所吸引的毛晨安,在德清窑恢复工作告一段落后,开设了自己的制瓷工作室,采用德清瓷制作工艺研发新产品,让古老的德清瓷配合现代的器型,变成一种实用的陶瓷器具。

每周六,作为湖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的毛晨安,会在德清市民活动中心开设陶瓷公益课。平时,他的工作室也对外开放,游客可以参观欣赏古老的德清瓷,也可以自己制作德清瓷作品。“希望更多人认识德清瓷,了解德清瓷背后的故事。”毛晨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