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炜
16岁那年我随父学医,却苦于没有教材,手头只有一本没有“理论”的《农村医生手册》,初学者看起来,经常会不知其所以然。
家里本来有一本砖头厚的《实用内科学》,称得上是内科医生“按图索骥”的“老先生”。父亲总提这本书,说如果此书在,带我学医就没有那么累了。我多次去杭州解放路新华书店打探该书,一位资深营业员告诉我:绝版了。
1981年下半年,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司法系统的医院工作,天天都会遇到疑难病例,学校里学的那点知识不够用。我回家请教父亲,父亲告诉我,《实用内科学》已再版,估计很快就能在新华书店买到了,嘱咐我常去书店看看,尽早把这本书买回来。
那时我的工作单位在余杭与海宁交界处,去一趟解放路新华书店很不容易,但只要到杭州,就要去看看《实用内科学》有没有到。前前后后去了半年,还是见不到这本书的“尊容”。我想,如果书到了,书店能马上通知我就好了。
但我所在的单位,电话号码是分机号,我又经常在巡回医疗,很难找到人。最后想了个办法,那就“给自己写信”吧!就这样,我给自己写了一封信,内容是“《实用内科学》已到”,收信人当然是我,又贴了一枚8分钱面值的邮票,准备拜托书店营业员,书一到,马上寄信给我。
终于,又有一次去书店的机会。我忙完工作,急匆匆地跑到解放路新华书店,营业员正准备打烊,我问:“《实用内科学》有没有到?”一位男性中年营业员说:“还没有到,为了这本书,你前后来了半年,可以把单位电话号码留下,书来了我马上告诉你。”
我留下电话号码,并把早就准备好的“写给自己”的那封信交给他,请他在书到后帮助投邮箱。
约一个月后,信来了,上面写着:“由于书少,购书者多,请在一周内来店购书。”不巧,那几天我正要去北京出差,一周内还赶不回来。我想写信给营业员说明情况,但忘了问他的姓名,于是收件人只能写“杭州解放路新华书店医学书籍柜台”,信中说明我可能会超过一两天前来购书,请予留书。
我在北京每天加班加点到凌晨,等把事情做完,心急火燎地赶回杭州,刚刚超过了一天。当时,这本《实用内科学》可是紧俏书啊!所有的内科医生手头都缺!我过了购书期,这书还有吗?
在城站火车站下车后,我早已饥肠辘辘,但来不及吃一口饭就马不停蹄地赶到新华书店。医学书籍柜台里,一位额头闪着汗珠的女营业员正忙着为很多购书者捆扎书本,看到我后侧脸笑着问:“您是孙炜吗?您所要的《实用内科学》已经留好。”原来,男营业员那天休息,他把我订的书告诉了女营业员。那时候,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忙起来恨不得把脚来当手用,却还记得我的那本书,这种对顾客的诚信让人“泪目”。
“给自己写信”的购书过程早就成为历史,现在买书在手机上就能完成,但书店这种诚信售书的精神,让我感恩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