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庄田 首席记者 张磊)4月23日,“院士风采·科普启航——如何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活动在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二楼报告厅举行。
活动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浙少社”)、浙江图书馆主办,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为现场的青少年分享院士故事,探讨科学思维的培养方法。
郑永春从行星讲到宇宙,从地球讲到中国空间站,向在场的青少年读者介绍了航天领域的相关知识,激发了大家对科学的向往和好奇心。随后,他分享了由浙少社出版的《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中那些感人至深的院士故事。
该书精选各学科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40位中国院士,用孩子喜闻乐见、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中国院士们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书中展示了珍藏多年的院士手稿、著作、照片等,介绍了中国百年来的科学创新、科学成就和科学思想,让广大少年儿童通过阅读走近院士,了解和熟悉院士。
作为浙江人,他向青少年读者特别分享了钱学森、竺可桢、赵九章等浙江籍院士的成长经历和科研过程中的典型事例,为大家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时代品格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他表示,科学研究并非高不可攀的神秘领域,而是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与不懈追求。
互动环节,青少年读者纷纷举手提问,“最大的黑洞有多大?”“太空是怎么形成?”青少年读者的问题涉及范围广泛,充满了对科学的好奇。郑永春一一给予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