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里的人情味 | 衣禾(金石爱好者)

抱剑营的镜子

2024-04-12

在南京朋友处见到一面宋镜。宋代的铜镜很常见的,但这一面却不一样。一来是上面铭文明确出产的地点是杭州抱剑营,十分罕见;二来是铸造的铭文长达三十七字之多。铭文为:“元祖杭州抱剑营高家青铜照子本店即不曾往外处货贩恐悮使用主客请记壹两四十文足。”

杭州抱剑营的历史,早在杭州成为南宋都城之前。“抱剑营”又名“宝剑营”,据说原来是吴越王屯军之处。《西湖游览志馀》中记载,“其营屯凡六:曰‘白璧营’,在城南上隅;曰‘宝剑营’,在钟公桥北。”《永乐大典》亦有类似的记载,“古营:白璧营,元在龙山貌门;宝剑营,元在城内钟公桥北,俗讹曰抱剑……五营,乃吴越钱王时屯营。”

有学者认为抱剑营在当时的新开坊和清平坊之间。坊是一个区域范畴,从地图上看,它可能缩小或扩大,甚至消失。在我看来,用桥和井作为参照的价值更大。这样“钟公桥”的位置就十分重要了。2011年在河坊街东的一个工地上发现了一座古桥的遗迹,这座桥叫熙春桥。熙春桥自南宋始建,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位置一直没有变。市河自东向西,流经钟公桥、清泠桥和熙春桥——按照今天的地理位置,这三座桥位于今日河坊街的打铜巷到光复路之间,在不过百米距离间紧紧相邻。

这样,钟公桥的位置也就大致明确了。我认为前人反复记抱剑营在钟公桥北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钟公桥连接着北岸的抱剑营大街。抱剑营是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定有变化,但一般来说中心主街是不变的。我们基本确认抱剑营是南北走向的,但东西的区域可能一直在变化,大小不一。

《喻世明言》第二十九卷《月明和尚度柳翠》中有记:“原来南渡时,临安府最盛,只这通和坊这条街,金波桥下,有座花月楼,又东去为熙春楼、南瓦子,又南去为抱剑营、漆器墙、沙皮巷、融和坊,其西为太平坊、巾子巷、狮子巷,这几个去处都是瓦子。”

按照小说的设定,抱剑营的位置处于当时京城极其热闹繁荣的地段。另据周密《武林旧事》卷六《歌馆》条所叙,“平康诸坊,如上下抱剑营、漆器墙、沙皮巷、清河坊、融和坊、新街、太平坊、巾子巷、狮子巷、后市街、荐桥,皆群花所聚之地……及金波桥等两河以至瓦市,各有等差,莫不靓妆迎门,争妍卖笑,朝歌暮弦,摇荡心目。”“抱剑营”也是当时杭州临安府内出名的烟花之地,和小说是高度一致的。

虚构的《月明和尚度柳翠》中,有一口柳翠井,位置也在钟公桥北。有新闻报道称,杭州一位叫沈维镛的老先生说,他1980年搬进柳翠井巷,当时的巷子是现在的几倍长。20世纪90年代,附近一带列为旧城改造范围,柳翠井巷北段开始建中山苑小区,就把巷子“拦腰截断”了。原先的巷子北段的确有一口古井。而据20世纪80年代的《浙江省文物遗址调查(复查)登记表》,柳翠井的地点位于上城区柳翠井巷51号。当时井的保存情况尚好,井圈为太湖石制成,方形井圈一面刻着“柳翠井”字样,由于年代较久,井圈一半已湮没土内,但“柳翠”二字上半部分尚能依稀可辨。

在传说中,柳翠是抱剑营名妓,她色艺双绝,名满京城,而且“好佛法,喜施与,造桥万松岭下,名柳翠桥,凿井营中,名柳翠井”。井在钟公桥北,可以推测离抱剑营不远。

《梦粱录》记录了抱剑营比较有名的手工艺店铺,包括“清河坊顾家彩帛铺”以及附近的“抱剑营街吴家、夏家、马家香烛裹头铺、李家丝鞋铺……沙皮巷孔八郎头巾铺、陈家绦结铺”。所以抱剑营的繁华,是和商业共生的,这面出自抱剑营高家的镜子自然很有意义。

有趣的是,高家的镜子似乎很畅销,镜文写明“本店即不曾往外处货贩恐悮使用”,说明是旗舰店也是唯一专卖店。“主客请记壹两四十文足”,如果稍微查一下资料,就能看到同时代湖州镜的价位要高很多,这个一两四十文,一般认为就是称重的方式来售卖,算是一个低价位。

无论刻着“段家桥”三字的断桥上有没有许仙的故事,雷峰塔下是不是压着白娘子,游人还是喜欢有故事的西湖的。作为南宋都城的市井生活区域,很多的故事曾经被那么多书籍所收录,却已经被人所遗忘,多少是会叫人叹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