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昆仑山求一个玉缘

2024-04-06

“玉”见

赵 缨

曾听一位中医谈起,玉能通神,找一块新玉,不需要很贵,挂在脖颈上,靠近膻中穴,就能守护心神,不被伤害。这些年来,我总戴着一枚温润可爱的小貔貅,玉质白润。独处时,感受它脉脉散发的能量,让心神妥帖。

为何会对这美丽的玉石钟情,也许是沉淀在血脉里的情愫让我对玉石有着天然的喜欢。

11岁时,母亲送我人生中第一个玉石挂件,小龙模样的。母亲说:“你是属龙的,这个送给你刚刚好。”这只小龙,土黄色的外圆中混着星星点点的红褐色,雕工拙朴。我非常喜欢,整日挂在脖子上,总能感受到这条小龙温柔地守护着我。一日,小龙挂饰的挂绳突然断了,小龙掉在地上,“啪”地裂成两半。我很是惋惜,用胶水把它粘起来,摆在了案头。

成年以后,也还记得这样惜玉的心情。有一天,我去杭州的二百大市场闲逛。看到了一只萌萌的小兽,它状如羊脂,形态温顺,静静地躺在柜台里。看到它,我一下子想到了童年的小龙,想起母亲送我挂件时,像是得到了从此被庇佑的允诺。店家告诉我,这是貔貅,在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龙的儿子。想着龙的孩子就是龙的传人啊,并且,这只貔貅的形状大小跟我曾经的小龙雕件相似,便喜滋滋地购下。店家一边穿绳,一边告诉我,这貔貅是和田玉制成的。我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和田玉,把它握在了手中。发现小貔貅穿绳的地方非常巧妙,它的两只前腿蜷缩在一起,刚好和身体之间有一处空隙,于是挂绳就从这里穿过去,它的嘴巴是朝天的,有点憨憨的。这只小貔貅,连缀起我的童年,那是一份厚厚的包裹着的母爱,无时无刻,如影随形。

《史记·大宛列传》有载,于阗国出产玉石,从那以后,“玉出昆仑”就成了爱玉人的信仰。若赏鉴和田玉,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肉眼观测,观察玉石内是不是有纤维交织结构。于是,我煞有介事地把小貔貅对着白炽灯照,对着手电筒照,依稀可见内里交织的玉质纹里,像是一片叶子的脉络,交织,延展,当下信心满满地认定这是一块真正的来自新疆昆仑山脉的和田玉。还有一种办法,我也常喜欢试。那就是到了灵秀的山里,我会捧一掬山泉水,轻轻地滴漏到小貔貅上,这时可以观察到有水滴形成露珠久不散开。小貔貅形成的露珠往往会被它的阔口衔住,好似口含明珠,挺神奇。对此,科学的解释是玉质紧密不易吸水。

随着我对和田玉的了解,我也越加笃信这玉石的情感,“石不能言最可人”。

“人若有情石亦知”,有一年,我机缘巧合又新得了一枚锦鲤和田玉挂坠。鱼身洁白莹润,鱼尾处有一叶金莲托举,锦鲤好似借了莲叶的力,一跃而上,整体造型活泼生动、玉质干净。这件锦鲤设计上的巧思,也可圈可点,那叶金莲正好利用籽料皮壳的天然色泽巧雕而成。不久,我怀孕了。这尾锦鲤便陪我度过了整个孕期,直到女儿呱呱坠地,母女平安。女儿的小名叫鱼尔,也有几分是为着这只“游”进我们生活的锦鲤,我品味着玉石带来的恩惠和滋养,也感念着玉石的情分。

我时常想,等我女儿长大,我要把这枚锦鲤赠予她——这是我为女儿向昆仑山求的一个玉缘,希冀她的人生也像锦鲤一样幸运多姿,这应该是另一个玉石传情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