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故事”的李子树

2024-04-06

闲读

邱俊霖

在《西游记》的世界里,李子分布广泛,从东胜神洲的花果山,到南赡部洲的东土大唐,再到西牛贺洲各地。花果山上的李子与杨梅并列:“香桃烂杏,美甘甘似玉液琼浆;脆李杨梅,酸荫荫如脂酥膏酪。”

《西游记》的方丈山盛产李子。孙行者推倒人参果树,曾前往方丈山向东华大帝君寻求帮助,那方丈山上“碧桃紫李新成熟”。方丈山上的李子,是鲜果,想必不是人间寻常李子所能比拟的。

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路上,吃到了李子,自然也见到了李子花。

李子花洁白秀美,气味芬芳,极具观赏性,自古以来便受到众多文人墨客们的喜爱。宋代女词人朱淑真喜爱李子花,她觉得李子花比梅花还要纯洁无瑕:“满园花发白于梅,又与红桃并候开。”

李子树适应性强。魏晋名士王戎儿时和伙伴们在路边玩,“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识李”,是说做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不能随波逐流。

长大后的王戎,写得一手好字,官至荆州刺史,因为李子,有了新故事。

王戎家有一棵李子树,结的李子又大又甜。王戎自己家里吃不光,他决定开始卖李子。为了提升销售业绩,他开创了“无核”牌李子:之所以要开创“无核”李子,完全不是王戎想要提升服务质量,而是为了保护“商业机密”——他担心有人得到李子核后,种出同样甜的李子来,自家的李子就没有竞争力了。

每次卖李子前,王戎都要想方设法把李子核挖出来。“无核”李子火了,随着李子的热度,王戎“吝啬”也被写在《世说新语·俭啬篇》中。

《西游记》里,常常将李子花与桃花相提并论,春天时,“桃李争妍”,盘丝洞里“园栽桃李,千株千颗斗秾华”。桃李,也常常比喻所栽培的后学和所举荐的人才。《韩诗外传》曾载:“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春树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

桃李不言,是说事实不尚虚名。《汉书·李广传赞》有载:“李将军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辛弃疾在《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也写道:“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从这些故事中,足以见得古人对李子的喜爱之情。在《西游记》故事发生的唐朝,李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相当高。唐代人李肇编写的《唐国史补》中提到,当时有个叫李直方的官员,挑选了唐朝人最喜欢的五种水果,并综合各方面因素,再按照科举考试的排名方式给这五种水果划分了等级:“绿李为首,楞梨为副,樱桃为三,甘子为四,蒲桃为五。”李子,或者说绿皮李子,曾是唐朝人心目中的“最佳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