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者语 |

在金庸的江湖里读懂经济学

2024-02-23

《读金庸学行为经济学》 岑嵘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3年10月

岑嵘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先生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常常会一个通宵就把一部金庸武侠小说读完。那时候,只对酣畅淋漓的打斗,层出不穷的武功深深着迷。随着年岁渐长,对金庸书中所写的另一些事情有越来越深的感触。

年少时,总认为凡事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可是人到中年回首往事,你会想起令狐冲说的那句话:“世上哪有十全十美之事。一个人千辛万苦地去寻求一件物事,等得到了手,也不过如此,而本来拿在手中的物事,却反而抛掉了。”

年少时,总觉得是谁的武功高,谁就可以赢得江湖地位。当你经历过职场的磨砺后,会想起林平之的父亲林振南曾经说过的话:“江湖上的事,名头占了两成,功夫占了两成,余下的六成,却要靠黑白两道的朋友们赏脸了。”

年少时,还觉得自己永远是自己,身边的伙伴也永远是这个样子。可是在经历了岁月,再看看自己,看看身边的人,会忽然想起任盈盈所说的那句话:“一个人武功越练越高,在武林中名气越来越大,往往性子会变。他自己并不知道,可是种种事情,总是和从前不同了。”

记得蒋勋评价《红楼梦》是本“佛经”,在我看来,金庸的小说更像本人生的哲学书。

2012年到2021年,我在《深圳商报》写了10年个人专栏,2014年到2016年的时候,又穿插在《南方都市报》开设了“经济学现场”专栏,这期间我发现所要写的经济学内容,总能在金庸小说中找到很好的对应故事。从那时起,我就有了写一本关于金庸和经济学书的想法,这一写就是好多年,终于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结缘出版了这本《读金庸学行为经济学》。

有人说,武侠小说就是天马行空,和现实世界没有一点关系。其实,武侠世界并非子虚乌有,它是作者根据现实世界创作的,武侠世界其实是我们真实世界的投射。所谓的江湖规矩代表了我们想象中的武侠世界运行方式,而行为经济学则揭示了它在真实世界是怎么运作的。所有武侠世界的行为法则仍然遵循现实世界的逻辑运作,行为经济学的作用就是把现实和虚构两者隐含的共同逻辑梳理和还原出来。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经济学。拿着刀斧拼个你死我活的江湖莽汉,本质上和在键盘前钩心斗角的人并没有太大区别。我们共同具备的人类独特属性,我们的行为模式在差不多数百万年的时间里逐步形成,都是适应进化的产物,有着共同的“动物精神”。因此无论大侠还是白领,之间的区别其实是很小的。

行为经济学通过提供更为现实的心理学基础,大大增强了经济学的解释力,打开一个新的世界。本书将通过金庸小说中出现的一些武林现象,用行为经济学加以解释。例如江湖人士为何都有一个绰号?为何顶尖高手一击不中就不再出手?为何武功越高的人往往越自谦?为什么行走江湖要讲义气……同时也解释了金庸小说中的一些人物故事和命运,例如慕容复为何在复兴大燕的梦里无法自拔?张无忌为何在众多的女子中无法抉择?游坦之为何心甘情愿忍受阿紫的折磨……

人们常说,一个人永远赚不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行为经济学的作用就是提高自己的认知,更加了解自己。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决策和判断总是有着各种各样严重的偏差,行为经济学家发明了一整套术语来描述这些判断缺陷,例如后视偏差、确认偏差、投射偏差和基本归因错误等等。更重要的是,行为经济学还让人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什么才是幸福的真谛?

优秀的小说真正吸引我们的地方是共通的人性,这点和经济学一样。当我们学习行为经济学时,会发现它所以吸引我们,不是因为那些复杂的模型、深奥的函数,而是通过它所揭示出的复杂人性。阅读这本书,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韦小宝、岳不群、杨过、任我行、左冷禅、萧峰或者段正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