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3-10-17

杭州第三产业发展情况(2004-2021)

市统计局 吴槐庆 何玮 徐聪 叶显晶 沈丹旎

杭州要在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中保持经济健康较快发展,重点在服务业,难点也在服务业。为全面分析杭州服务业发展情况,市统计局专门成立课题组,系统研究杭州近年来服务业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分析现状,查找困难,探究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一)以关键重点领域为突破口,构筑服务业新格局。

1.着力激发产业活力。针对部分企业家对发展服务业信心下降的苗头,要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向各界表达我市重视发展服务业的坚定决心,建议定期召开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邀请一批龙头企业参加、解读一批减负惠企举措、发放一批奖励补助资金、表彰一批优秀企业家,并形成每年召开的常态机制,既有利于稳定现有企业信心,也有利于招商引资。以行政审批“零收费”、企业设立“零跑动”为目标,加大项目开放力度,降低投资门槛,加强用地保障,打造服务业营商环境最优市。

2.着力完善产业生态。一是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全国智慧物流中心”的目标,加快铁路、高速(快速)公路、内河航道、运河通道等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跨境电商空港物流的支撑能力,发展高品质物流服务。加快完善县域、卫星城、中心镇的社会功能,增强集聚效应,带动教育、文化、医疗、交通等服务行业发展。加大力度招引、建设重大旅游项目,完善会议会展中心配套设施。二是进一步优化金融支撑。杭州社会资金充沛,但不少企业反映优质项目缺乏,建议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创新,引进创投公司、高端商务咨询机构,优化PPP运行模式,强化“人才、科技、资本”联动。通过拓展地方金融机构的生产服务边界,共建科技金融生态,发挥好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功能。

3.着力提升产业集聚。从国际上看,服务业集群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如硅谷的信息服务业集群、华尔街的金融业集群、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集群,以及我国北京和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北京金融街金融业集群、上海陆家嘴金融业集群等。因此,应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区域性政策,加强对服务业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

(二)以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培育服务业新动能。

1.促进“数字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积极发展数字化设计、网络协同研发、现代化供应链管理、个性化定制、在线检测、远程诊断和维护等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创新,以纺织、服装、化纤等传统优势产业作为突破口,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由“企业自主+政府补贴”模式向“企业主导+政府引导”模式转变,推动传统产业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演变。

2.促进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业务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引导传统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方向转变。通过深度合作,使制造企业能够进一步涉足设计、制造、运维、营销、培训等全产业链业务,实现从制造企业向制造服务企业的战略转型。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创新产品供给,制定精细化的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消费新业态,开拓新的消费领域,优化首店经济、夜经济等专项政策举措,提升全市经济内循环。

3.促进创新和创业的要素融合。对标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以最优的政策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着力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研发机构来杭落户,创新资源来杭集聚。厚植科技、教育行业,加快招引生产链科技企业,大力培育或招引高校,培养服务业结构性紧缺人才,确保各类创新要素供给充足。积极谋划杭州服务业新一轮未来产业。

(三)以新一轮开放为契机,推动服务业新跨越。

1.鼓励“引进来、走出去”。积极争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在吸引外商优质资本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引进国际先进服务理念、管理技术和知名品牌,紧盯国际高端人才,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人才优惠政策。更加注重招引培育数字经济企业,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新兴市场,跨国并购企业和品牌。加强引进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服务业重大载体建设,以招引总部头部企业为关键,为大项目落地做好一条龙服务。

2.鼓励扩张服务贸易出口。制定“服务先行”的出口促进策略,理顺促进体制并建立服务体系,明确支柱性服务出口产业和重点贸易方式,综合运用财税、金融政策等对服务贸易出口给予必要的支持,大力发展离岸服务外包。

3.鼓励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健全服务业制度规则体系,拓宽服务业开放领域,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科技、教育、医疗、旅游等服务行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承办国际会议会展和商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