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二月,通俗地说,就是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二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说白了很简单:为了防止农历年月与四季脱节。闰,是一种时间的补偿。
李郁葱
西湖二月游人稠,鲜车快马巷无留。
梨园乐工教坊优,丝竹悲激杂清讴。
追逐下上暮始休,外虽狂酲乐则不。
岂如吾曹淡相求,酒肴取具非预谋。
青梅苦笋助献酬,意象简朴足镇浮。
尚惭一官自拘囚,未免疋马从两驺。
南山老翁亦出游,百钱自挂竹杖头。
——陆游《闰二月二十日游西湖》
1.
“炎帝分八节而始农功,轩辕纪三纲而阐书契……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余,述而著之,谓之《调历》。是故历法之作由来尚矣。”《晋书·历志》中的这一段文字,大抵概括了我们通常所说农历的起源。农历,平时好像没用,但似乎时隐时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24节气等,都是依托于农历而来。
今年更是如此,眼下,我们正在闰二月中缓缓行走。年早已过去了两个月,而我们还徜徉在二月的春风里。因为二月有两个,像是重叠的镜子,它们相对着,似乎能够彼此照见,但实际上,时间还是一直向前,是这一闰,让我们错觉时间的停滞,或者有了缓慢之感。
这一点,考研究生的孩子或许是最有感受的,在去年的12月下旬早早考完,但成绩要到3月中旬才出,更别说各个学校的复试线要到3月下旬才能知道。但如果我们去查每一年的时间表,并没有多少变化,变化的只是农历新年提前了。
这里能够说说时间的相对论,说说时间的快和慢,或者就说说人心中的朝三暮四。岁月不居,人心却相似,唐代的李贺早在文字中表达了这层意思:“今岁何长来岁迟,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
闰,是一种时间里的补偿。闰二月,通俗一点的说,就是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二月,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说白了很简单:为了防止农历年月与四季脱节。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间段,也就是21世纪,闰二月的出现频率仅次于闰三月,在2004年出现后,隔19年到2023年再次出现。而随着时间推移,闰二月的出现频率逐渐下降,成为罕见闰月。
起码,闰月的稀缺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某种神秘,像是时间的暗中之手。
2.
通常,我们过的是阳历(公历),我们的身份证上也这样标注,但在阳历笼罩的影子里,农历,又叫阴历或夏历,却在暗中潜行。
阳历就是太阳历,它是以回归年作为历法的基础,即以365.2422平均太阳日(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循环单位,为了方便,取365天作为一年,于是为了清除它与实际回归年的差距,阳历每隔四年就在二月份加上一天。
但农历不同,民间有时称它为阴历,但它是历月与阴历相同,历年又与阳历近似,是以月亮的圆缺盈亏周期作为历月的依据,又考虑全年的寒暑节气进行调节。自秦汉阴历诞生以来,便与24节气并行,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的大历史,可以看到农耕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的举足轻重:为了使农历与阳历在季节上能够合拍,时令也能一致,“损有余而补不足”,在19年中设立了7个闰月,也就是每隔两年或三年设一个闰月。
但因为全年有24个节气,分别安插在12个月里面,每月固定有两个节气:前一个叫节气,后一个叫中气。相邻的两个节气和中气之间,平均相隔30.5天,而农历历法规定:凡是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一律不能独立成为一个月。闰二月的出现,便是因为农历二月之后的那个月只有清明,而谷雨落到下一个月去了,这就是闰二月的由来。
这样的二月,带给人的感受与往常或有不同,就像清晨凝视着镜中,某一天突然发现多了皱纹和白发。六百多年前的钟万春在闰二月中过宿州时,心有所感,写下: “三月添春却减春,春归不尽正芳辰。青青梅结半衔夏,点点花飞欲傍人。檐外莺啼催曙色,盘中鸡肋笑游身。上林信道风光好,乘兴冲泥且度津。”
三月添春却减春。这便是诗人的惆怅和我们对于这个独特之月的矛盾之处。
3.
时间如流,在中国的历史上,一共有过超过102部的历法,夏历、商历(殷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皇极历、唐大衍历等,有的修订后甚至没有用过,比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和隋朝的皇极历等。当下在使用的农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计算,属于官方历书《中国天文年历》的组成部分。
我出生也在闰月,闰五月初四,一开始常常觉得与众不同,后来发现好在我过的是阳历生日,要不从我出生的1971年算起,1990年是我第二个生日,此后,1998年、2009年、2028年、2039年,如果我的生命有足够的长度,那么2047年、2066年会是我的生日,我的一生,除去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最多能够过七个生日。这么一想,岂不是有着蜉蝣一般的恍惚,就如清末黄节在《闰五月朔日雨中》诗中的两句:“自有闭门终日事,起看微霭上高林。”
但这其实是农历年的规律,按照农历置闰方法,十九年中有七个闰年。闰,其实也并不特别,在流年中的微光,一种智慧的流泻:江南的雨季,在这个时候多半就会淅淅沥沥缠绵起来,而温度,在春夏秋冬中自由切换。
这是一个自由驰骋的月份,像不甘于套上缰绳的骏马,一旦套上,很快,我们便要向着盛夏前进。
4.
闰二月,双倍的二月,双倍的春日,是不是也会有双倍的寒冷?
它好像是一个很特别的月份,于是,就有了很多的习俗和讲究,比如在一些地方,有着“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100”的说法。也就是在闰月之际,孩子买鞋给父母穿,以报答养育之恩,并祈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顺遂。
又比如在一些地方,闰月有喝茶的风俗,而且是女性喝茶而男人不能参与。这个风俗的由来无从考证,大抵是对女性辛劳的一种补偿。
但有闰二月的年份,又会称为孤鸾年。鸾就是传说中的凤凰,凤凰喜庆、吉祥,成双成对,但如果落了单,就成了“孤鸾”,意味着孤独。这或许和民间的某种禁忌有关:“三闰两不闰,一年两头春”,也就是说一年当中要有两个立春,因为2023年的立春是2月4日,农历是正月十四,2024年的立春也是在2月4日,农历是十二月(腊月)二十五。
“一年打两春,春寒逢秋旱”“双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这些来自民间的谚语,大抵是因为在这样特殊的年份里,对农业生产不利,容易造成粮食减产,而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有畏惧。
这或许有它的道理,但作为现代人,不妨客观去看,就像宋代的僧人释心月在一首《偈颂》中说:“闰二月十有五,灵山有语今分付。心洞十方,通今贯古。途路未归人,朝朝复暮暮。不醉桃花村,定入杏花坞。何如相唤复相呼,飞来峰下喫茶去。”
是的,由闰到润,春雨贵如油,而燕子照旧归来,春茶正等着我们的啜饮。
喫茶去,且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