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阅读 |

这桥,是泰顺人的时间之树

2023-02-17

《流水辞》 周华诚 著 2023年1月出版

张家鸿

在我眼中,散文集《流水辞》是一部以泰顺古廊桥为主角的传记。仙居桥、普宾桥、三条桥、薛宅桥、文兴桥均在其中留下独特的影像。既为传记,写出古廊桥的前世今生以及它们穿梭历史风烟里的坦途与逆境是必然的。何时建造如何建造靠什么建造,何时重修如何重修靠什么重修均为题中之义,而这些层层叠叠的事件亦深深依赖于人的力量与智慧。《流水辞》里写到的廊桥,是泰顺人的时间之树。

这其中,造桥匠人或守护廊桥者之品质细微且完整地呈现,显然是作者笔墨用力最深之处。拜董直机为师的曾家快是执着、较真的人,一旦认定的事,他一定要做到最好。把泰顺的每一座古廊桥走一遍,测量桥的各项数据包括桥长、桥高、主梁数据,甚至每一块主要木构件的厚度。他把这些数据一一整理后绘制成图纸,有的还做成模型。除了建造者,还有以不同方式把廊桥放进心里的人。

季海波不仅无数次用目光抚摸廊桥,而且用照相机镜头无数次记录下各种距离、角度不同的廊桥,这样的抚摸与记录从20世纪六十年代延续到2016年。“廊桥老人”周万巩连续十几年做义务讲解员,接待了省内外以及来自几十个国家的100多万名游客,办起泗溪廊桥文化展厅,其中最珍贵的藏品是他搜集到的二十多座廊桥模型。

“廊桥是乡人们像水滴一样汇聚物力财力方才建成的,是所有小小善意的凝结。”许多时候,桥比人长寿。一代代人逝去,廊桥依旧岿然不动。然而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桥之垮塌抑或冲毁并不鲜见。重修之念的生发以及重修之愿的实现,源于一代代人的廊桥之爱。是对廊桥的爱,也是对脚下土地的爱。

对廊桥之爱,让廊桥的守护、重修、再造、另起、宣传成为可能。营建永和桥,少不了周善灵的首倡之功。苏锡新和众多村民一样,决心拼了老命也要保护好三条桥。守在普宾桥畔的守桥婆婆,为往来旅人、挑夫煮茶……

2006年12月,同乐桥终于完成重建。这是建国之后第一座以传统技艺建造的编梁木拱桥。这是现代人对传统的承继,传统亮出其文化密码,当下则敞开胸怀拥抱之。于此,人的生命与廊桥的寿命有了交错,甚至重叠。桥与人、人与桥彼此成全、相互影响。又或者,桥是人一生重要的依傍或寄托,是乡愁中最重要的那一根丝线;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阵地,一榫一卯都是爱与美的构成要素。

不止写桥,更需写人。人的具体行为与生活状态,即为桥矗立水波之上、联结溪水两岸的具体背景。在给廊桥提供背景的同时,亦彰显了廊桥的活力与魅力。二月二的庙会与庙会中的踩街,踩街之后的福宴,均与其所依托的廊桥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守护廊桥,不仅是守护村庄的风景,还是为了守住心魂中根深蒂固之物。“它们坚定且沉静,使人内心安宁,使人能在琐碎喧嚣的日常之外,想到星空,想到高处的神灵,进而会去做一些比凡俗的日常生活更加深远的事,让更多的人受益,安宁幸福。”《流水辞》中的廊桥,有更多行走之后的感受与体验。

好的散文,如见桥身如听人声。作者的讲述让廊桥置身于更广阔的世俗烟火气之中,让它们在更多与廊桥有着日常交集的普通人口中“现身”。从此岸到彼岸,无桥则不通。眼中有桥,心灵则安。“一座廊桥,在山水之中,天地之间,那样静默地矗立在那里,什么也不说,它却仿佛是在向你静静地讲述,讲述那几百年间的沧桑风雨与民众的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