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业 篇

2023-01-20

轿埠

轿埠是管理轿夫和出租轿子的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出租车公司。清时,轿子是杭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清末杭城内外有轿埠一百七十八个,轿夫两千多人。

轿夫出卖的是苦力,收入却很低。如果被各大衙门雇去当公差,则收入更低。因为官价不及民价的十分之一,再加账房师爷、门房大爷的层层克扣,到轿夫手里已所剩无几。

所以轿夫都愿在轿埠等民间的雇用,也不愿出公差。顾客来雇轿时,埠主将一把写有轿夫名字的竹签,放入筒中,左手摇筒,右手抽签,然后高喊抽中者之名,被喊轿夫即出轿抬客。好似吏部堂上抽签分派外放官员一般,一边唱名,一边赴任,唯恐变故,速度极快。

民国成立后,除游山仍雇凉轿外,原有轿埠逐渐废止,代之以仅车夫一人、更为便捷的人力车,街头巷尾,随处可雇,轿夫们终于卸下了肩上的重担。人力车源自拱宸桥的日本租界,名东洋车,而杭人则称之为黄包车。

肥料公司

抽水马桶没有普及前,杭人无论大家小户,便溺均用便桶,俗称马子。为啥叫马子呢?据清钱大昕《恒言录》,古时用铜做成马形便器,以便坐着解溲,俗称马桶或马子。

马子满了,会有人每天拉着粪车挨家挨户来倒马子,然后灌入宿舟河下及油局桥河下的粪船中,运出城外,当肥料卖给郊区种菜的农民。做这种“有机肥”生意的叫做“金汁行”。

民国后,上扇子巷成立了官办的肥料公司,剥夺了原金汁行一大块利润,使其强烈不满,决定全体罢工,导致杭城大部分马子五六天没人来倒,家家户户满满当当,臭气熏天,便溺不得也哭笑不得。最后双方协商各自划定倒马子的地盘,才恢复“清仓”。此为当时杭城一“劫难”也。

内河船写票处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公路、铁路未完善前,旧时往来苏杭两地走水路更便捷。

杭州城河出灞子门(艮山门)接通大运河后,拐个大弯一路向北,由此乘船开往江苏向来十分便利。自拱宸桥船埠的轮船通航后,将摇橹船系在轮船后拖行,则更快更便利。

菜市、众安两桥堍均有内河船埠,各设写票处,即售票点。当时泊于此处的无锡快船,窗明几净,非常舒适,尤其是船娘的招待十分周到。

杭苏隔夜可至,船娘对沿途风景名胜如数家珍,常持吴侬软语曰:“西泠苏小墓看过,若不去看一看虎丘真娘墓,未免偏心哉?”船客无不大点其头。

惠儿储蓄团

众安桥当时有家惠田孤儿院,院长名叫张摩诃,热心慈善。他发起一个名为“惠儿储蓄团”的慈善项目:让孤儿院的孤儿,每天上学至下午三点钟,轮班出发,上街贩卖小物品,到五点钟归院。所赚之钱抽十分之一,作为该团的扩充费,其余皆储蓄之。等到他们成人出孤儿院时,给他们当作谋生的储备金,使其有所支撑。

孤儿自幼无父无母,无依无靠,此善举不仅教之养之,更是让其尽早接触社会,尽早学会谋生之技,学会自食其力,此乃真正的慈善也。

包看

杭城各店铺最讨厌的是常有乞丐上门强行乞讨,妨碍正常营业,于是便有了“包看”这门行当:由乞丐头目出面,每月向各店铺收取一定的费用,抽头后转分给群丐,名曰“包看”。

对于交了钱的店铺,丐头制作一块木牌,挂在店门上,牌上贴有红纸,纸上画一葫芦图形,内写“包看”二字,示为凭证,众丐就不再骚扰此店铺。各店铺也乐得花钱免扰,求个安耽。

中人行

中人行其实就是佣人中介,主要针对人生地不熟的来杭乡下贫困妇女,替她们找雇主、觅生活,事成后还为其做担保,俗称“靠山”,并向雇主出具保证书。

中人行每介绍成功一单,照例要收取较高的中介费:佣人每月百钱,最多交三月,雇主加倍。

这些被中人行介绍到有钱人家做佣人的乡下妇女,抛家别子,寄人篱下,为谋一口饭吃,不得不低声下气、逆来顺受,唯一期盼的是能遇上一位不太刻薄的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