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宋人衣冠: 颂简素之雅 顺万物之道

2023-01-20

《西园雅集》(局部)

明天就是除夕,贴春联、放烟花、挂灯笼、穿年衣……这由来已久的传统,若回溯至宋,也是别有一番年味。以岁记时,越来越多的传统之美,正在焕发勃勃生机。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祝愿各位读者喜乐圆满,所有美好都在新春重聚。

许丽虹

岁末的清晨,空气冷冽,蜡梅芬芳。路过西湖,远山青黛,水波不兴,这番神采就像周邦彦写下“冬衣初染远山青”。想来,1000多年以前,周邦彦眼前的湖山也许正如眼前所见,只是猜不到,那般时日里,他在衣着上如何装扮自己。

过年穿新衣,这是留在骨子里的传统。而新衣选择什么样的款式、花纹、材质,直接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气质。风雅的宋代,过年的新衣又是怎样的?我试图去宋画里“考古”宋人衣冠之美。

流行符号:清逸柔和 花纹考究

《西园雅集》中文豪大儒泼墨题画,《茗园赌市图》中市井小民斗茶点汤,《绣栊晓镜图》中大家闺秀对镜沉思,但其中,最惹人爱怜的是《开泰图》的孩童。矫健欢腾的羊群正中,一位富贵孩童,身着红色衣衫,骑着大羊,十分神气。

从这些画作的人物形象里,不免察觉到几分宋人衣冠的味道。首先是式样,款式虽多,但所有设计都力求简单、雅致,崇尚瘦削骨感、修长适体,有一种清逸之气。但在整体极简风下,却有着细腻精致的细节,其衣襟、领边、袖口等位置,或绣或贴,非常耐看;再看色彩,唐代服饰错彩镂金,艳丽贵气;宋衣的审美标准是色调柔和,整体清淡典雅,常选颜色都是中度明亮,纯度较低,对比色较少,配色很和谐。浅红、珍珠白、浅蓝、浅黄是宋人喜欢的“万能”色。

而宋人服饰中,最耐人寻味的,是深藏其中的花纹。宋衣,往往是一衣一色,但仔细瞧,才发现布料上有花纹,用料加工极其考究。宋代衣料上流行花鸟纹,莲花、牡丹、芙蓉、山茶、月季、海棠、竹、梅花、萱草等,与云雁、鸟雀、蝴蝶、鸳鸯等结成组合,纹样写实,既展现了士大夫尚雅的审美情趣,也符合市民祈愿吉祥、长寿、平安的愿景。根据考古出土资料,南宋皇族后裔赵伯澐的衣服之一,是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黑地,领口与袖口处衬以宽边的淡黄色素罗,上有莲花纹样,花叶间隙还饰有四片心形叶环供八瓣小花的图案,多雅!

保暖实用:“半臂”、褙子 老少皆宜

年衣也是冬衣。宋代,在气候史上尤其寒冷。宋画中常见雪景图就是这个原因。南宋时,福建晋江人士林洪著有《山家清供》,其中写道:游武夷山,拜访好友止止师,遇上了大雪天,逮到一只兔子。正愁不知如何烹饪,止止师告诉了涮火锅的吃法。武夷山大雪,可见气候比现在冷许多。

宋代尚无大规模种植棉花,年衣怎么保暖呢?

宋人衣冠中,冬衣的基本款式,男款是长袍,所谓袍,是指有夹层的长衫,夹层里填充保暖材质。袍的长度可至膝下足上。女款则为上衣下裙。上衣有襦、袄两种,襦的长度一般到腰间,穿着时下身常常搭配长裙,将上衣系在长裙之内。襦减短、里面加进保暖填充物,就成了袄。如果加进棉,即“棉袄”。宋朝女子极爱穿长裙,长裙裙围大、裙褶较多,显瘦显苗条,褶裥随着步态起伏而开合变化,极富美感。冬天在长裙内要套上裤子以保暖。

没有棉花,冬衣衣料或填充物为何物呢?非常好奇。一般来说,有这样几类:一是裘,即动物皮毛。《开泰图》中的孩童,即穿裘衣。当然,用得起裘的人家非富即贵;二是绵,这里的绵是丝绵,丝绵在宋代比较普及;三是纸;四是各种植物絮。

纸怎么能保暖?南宋重臣洪迈在《容斋三笔》中记道:“隆冬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纸裘”是用楮树皮做的一种冬衣。楮树皮亦是制作桑皮纸和宣纸的主要原料。将楮树皮蒸煮之后,它的纤维会变得柔韧、厚实,先将其做成厚厚的“纸”,再裁剪成衣服。富贵人家,则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动物的毛,更提升了保暖性。

如果问什么款式的衣服最能代表宋人冬衣,那答案一定是褙子。

褙子简单理解就是如今的背心,有长有短。其特点是穿脱方便,男女老少皆宜。宋人认为,褙子原本是婢妾穿的服饰,因为婢妾常常立于主妇之后,故称之为“背子”。加上衣字旁,即成了褙子。

穿上褙子后,整个身形会显得更为清瘦,清新脱俗中又显典雅大方,还带着几分随性洒脱,非常符合宋代的审美。上至王公贵戚,下至贩夫走卒,均爱穿着褙子。

背心有半袖的又叫“半臂”。《宋稗类钞》中提到一则轶事:北宋著名才子宋祁,即写“红杏枝头春意闹”那位诗人,有多位姬妾。一次宴会上,他感到有点寒意,命人去拿件背心来穿,结果十几个姬妾都送来背心,穿哪件呢?宋祁担心一碗水端不平招致怨恨,只能忍冻一件都不穿。

试想,宋代的新年,上自皇帝,下至普通百姓,无不热烈庆祝。正月初一大朝会,各国使节入朝相贺,大街小巷观者如堵。全城干净喜庆,市民皆着新衣,色彩雅致,个个脸上喜气洋洋。接下来几日,街市上车马交驰竟日不绝,往来如云。相互庆贺、歌叫关扑、游玩饮宴等热闹非凡。如今我们看《梦粱录》《武林旧事》,对其社会生活的富裕充足程度,还往往惊讶不已。

这当中也有关于穿新衣的小插曲,南宋重臣魏了翁在其《鹧鸪天·解后皇华并辔游》中说:“解后皇华并辔游,追随世好学风流。儿童拍手拦街笑,只是酸寒魏梓州。千炬烛,数声讴。不知白了几人头。惺憁两眼看来惯,且得人心乐便休。”元宵之夜,他与朋友一同观灯逛街。满城皆新衣,唯独他一身寒酸旧袍,惹得路过的儿童拍手发笑。而词人非但不怒,反而欢喜:这不正是天下太平、世道安稳的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