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小二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送出热腾腾的腊八粥
丁兰社区开展迎新春送福活动
市民在河坊街方回春堂领取腊八粥
本报讯(综合报道) 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腊八”了。老话常说,“腊八腊八冻掉下巴”,虽说有点夸张,但腊月的早晨还是真的冷。但再冷的天气,也不能阻挡杭州人喝腊八粥的热情。
1月7日早上6点,杭城实时气温显示只有5℃,天还是“墨墨黑”的,但河坊街上方回春堂的爱心派粥现场已经排起了几十米的两排长队。队伍外边还有不少人拎着五颜六色的无纺布袋,从四面八方赶来。
路人可能会觉得奇怪,起这么早,图什么呢?“当然是讨个吉利!”“一年一次习惯了!”“早上不用熬粥,刚好带回去给家里人喝。”……现场马上七嘴八舌起来。
排在第六位的赵大伯还带着刚上完夜班的儿子一起来,“老杭州人,喝腊八粥过年,讨个吉利。”
在几十米的长队里,还有一位踩着球鞋穿着蓝色羽绒服的年轻小伙子,他刚刚从美国的大学毕业回来,5点就跟着姑姑出门来体验生活了,“大学四年都没回来过,真是好久没感受到节日气氛了。”
中山南路上的胡庆余堂药膳馆也同样排起了长队。不过听店员说,今年队伍都算短了,“往年人还要多。”
排在队首的有一位穿着红色防风衣的吴伯伯,穿得十分保暖。他露出经验丰富的笑容,“今年还好啦,不刮风不下雨。”他说自己过完年就64岁了,这回是为父母来领粥的,“我父亲今年99岁了,母亲也90多岁了,每年腊八这天都要喝腊八粥的。喝了腊八粥,祈福健康平安嘛。”
排在他后面的是一位已经90岁高龄的老爷爷,身子看着特别硬朗,当天早上还是骑电动车特意从建国北路赶过来的。腊八粥也不光是为自己领的,回家还要分给“左右邻居”的。
早上7点30分,胡庆余堂药膳馆准时开始派粥。领粥的乐呵呵,派粥的也是乐呵呵的,每舀一勺还要念叨几句,“新年快乐、幸福安康、身体健康”……
是的,每年到了这一天,杭州人都习惯喝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不仅是期盼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更是有祈福平安健康之意。因为“粥”谐音“周”,所以还蕴藏有“诸事周全”之意。
杭州人爱喝“腊八粥”的习俗,可以一直追溯到南宋时期。周密所撰写的南宋杂史《武林旧事》卷三里就提及:“(腊月)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即松乳菇)、方柿、栗子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中,腊八节喝腊八粥的来历不一,有说是和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故事有关,又有说是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感恩生活而施粥,还有说是为了纪念岳飞……但无论哪个说法,其实都是在传递美好的新年祝愿,喝就对了。
人间共此味,岁月待春归。在上城的街角巷尾飘满了粥香。
腊八前夕,湖滨步行街北入口的“公益魔方”粥香四溢。湖滨商圈产业社区携手杭小二公益服务中心,为商圈的企业员工、沿街商户以及保安保洁、市民游客等送上腊八粥以及新年祝福。一碗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在志愿者们有条不紊的分工下,送到了排队的市民游客的手上。杭小二公益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这腊八粥是食堂自己煮的,有桂圆、红豆、红枣等十一样小料。食堂的志愿者们提前清洗、浸泡,凌晨就起床熬煮,整整五大桶,能装两千份。”
也是在腊八前一天,望江街道在日信国际举办了“圆梦微心愿”冬日关爱小哥公益行动,现场设置了生活、维权、心灵、工作、节日五大关爱场景,提供免费理发、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疏导等便民服务,从身心等多个方面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大家喝到了温暖香甜的腊八粥,写福领福的展位前也异常热闹。此外,之前清林公益服务中心向新就业群体征集到的微心愿中,有不少是希望得到防寒物品。中心联合街道发动社会力量筹集物资后,活动当天,小哥们拿到了充电宝、围巾、保温杯等爱心物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丁兰街道丁兰社区热热闹闹地举办了一场以“温情腊八 共迎新春”为主题的迎新春活动。这也是退役军人孟志敏在小区为大家“熬粥送暖”的第五个年头。据了解,孟志敏前一天就开始忙碌起来了,精心挑选熬粥所需的食材。早上八点,腊八粥分发活动正式开始,居民们闻讯而来,排起了长队。孟志敏和志愿者们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将热腾腾的腊八粥递到每一位居民的手中。除了腊八粥外,现场写春联、剪窗花等迎春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明年肯定还来熬粥,大伙吃得开心,我就满足,一点都不觉得累。”孟志敏说,今年他足足熬了10桶粥,分发出去600多碗,再度刷新自己的“送粥纪录”。
此外,清河坊历史街区鼓楼小广场上的腊八游园会也是如火如荼,泼墨送福、非遗体验、文创拓印等年味新潮玩法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与。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过后,大家也可以开始辞旧岁、迎新春,“忙腊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