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探索街事荟治理模式 打造善治街区新样板

2024-12-31

工作人员为商户统一换上晾晒酱鸭的架子

本报讯(紫阳街道) 新年将至,一排排酱鸭在大马弄挂了起来。近日,紫阳街道太庙社区的工作人员与区食药安办、紫阳街道联合执法中队一起,为察院前巷、大马弄的十余家商户统一换上了晾晒酱鸭的架子,还与商户一起协商明确了晾晒区域、食品安全等要求,让商户的经营更规范有序,也让“大马弄酱鸭”这一网红食品更让人放心。

“前期我们走访了辖区的商户,最终协商确定了晾晒架的具体细节。”太庙社区副主任丁黎明说,做到相对统一规范的同时又能满足商户的经营需要,这才是社区的初衷。

丁黎明介绍,长期以来,二十三坊巷因烟火特色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但街区序化管理治理却一直为人所诟病。为破解这一难题,街道强化党建引领组建街事荟,统筹多部门条线力量下沉街区服务管理,发动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坊巷治理,让坊巷烟火升腾又不失整洁。

“执法力量是强化管理,而在街区长效治理方面,我们则是依靠‘坊巷长’这支队伍。”太庙社区负责人王诚介绍。

王诚口中的“坊巷长”,是一群活跃在坊间巷里的商户、居民志愿者,凭借自身地面清、人头熟的优势,协助社区与执法部门处理各种矛盾纠纷。

家住大马弄的邵有财就是“坊巷长”队伍中的一员。“街道给我发了聘书,聘请我担任二十三坊巷街事荟治理工作的坊巷长。”他认为,既然答应下来,就要担起这份责任。

邵有财说,一些邻里的小矛盾纠纷,有人从中劝解调停一下,可能问题就会减少很多。“前两天,路口一辆电动车与三轮车擦碰了,双方因赔偿金额争执不下,我看到后就上去劝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后以三轮车赔付300元化解了纠纷。”

王诚介绍,有了“坊巷长”的参与调解,一方面有效减少了片区矛盾纠纷的报警率,另一方面“坊巷长”也成为这片区域的一支有生力量,承担起游客引导、意见收集、隐患发现等多项职责。

晓霞弄街区商户梁红兵也是“坊巷长”的一员。他说,借着街区改造提升,晓霞弄来的游客多了许多,他平时就在经营之余给大家指个路,顺带讲讲边上有哪些可以逛的地方,“大家开心了,来的人就多了,我们的生意也就更好了。”

让沿街商户加入“坊巷长”队伍,通过“新门前三包”的形式参与到坊巷治理之中,是街道街事荟的新探索尝试。

“让商户‘坊巷长’以项目认领的方式,包干门前绿化养护、景观维护等服务内容,带头形成普遍行动自觉,推动街区秩序提升,也是我们一个重要目标。”紫阳街道党群与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街事荟正逐步探索形成一套机制,由街区综合党委抓好统筹、及时介入,以精细服务为街区长效管理的基础,将“坊巷长”作为街区治理的最强末端触手,以执法力量作为后盾兜底,真正实现多元共治在街区的大集结。

“开放式片区的治理工作,以往的成熟经验在这里很难行得通。上城区希望紫阳街道能在二十三坊巷先行先试,以街事荟的实践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模式,推进全区打造‘最美红巷’的整体规划。”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街区治理新模式,带动多元主体形成街区治理共同体,引导沿街商铺、辖区单位、周边居民有序参与,实现“人在街区走、事在街区办、情在街区聚”,努力打造“善治街区”的上城样板。

未来,紫阳街道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充分发挥街事荟平台的统筹协调作用,让自我服务、互帮互助、协商共议的自治模式成为破解老城区坊巷治理难题的突破口,真正实现寓治理于服务,助力坊巷治理走向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