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能全球第一个反制特朗普“对等关税”

2025-04-06

4月3日,汽车行业巨头斯泰兰蒂斯表示,由于特朗普推出的关税政策对行业产生了严重影响,他们决定裁撤其5家美国工厂的900名员工,并暂停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两家装配厂生产业务。据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首都华盛顿白宫展示签署后的所谓“对等关税”行政令,宣布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据新华社

商报记者 虞洪波 综合报道

4月4日,中方11箭齐发,坚决反制美国加征的“对等关税”。其中,中方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34%”和“所有”都引发了舆论场的广泛讨论。

据媒体报道,中方出手连环反制后,当地时间4日,美国股市连续第二天遭受重创,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历史收盘高点下跌20%,进入技术性熊市。

美国《国会山报》警告说:“2025年4月2日可能成为美国经济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

如何理解中方这次的行动和态度?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是否对美国自身有利?

●坚决反制,底气何来

为什么一次性对美加征34%关税

这一次,中方对美国的反制为什么如此迅速、如此果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以这样的速度和幅度发布反制措施,意味着中方已经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对美反制的工具和措施充足,我们整个经贸领域的韧性也更强。

一方面,经历了8年中美之间持续的贸易摩擦,我们对美国商品的进口需求已经在经历重构。

以大豆为例,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占中国进口总量的34.4%。中美贸易摩擦以来这一比重锐减,巴西等南美国家正在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地。

同时,中国国产大豆连续三年产量超2000万吨,储备体系完善,进一步减少了对进口的依赖。

像大豆这样的商品,中美贸易中还有很多。

实际上,由于美国对中国这些年施加的出口管制,一些原本中国对美进口需求较强的高科技产品基本上被限制了。美国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曾出具报告称,从2018年到2023年间,美国对华出口管制限制的中美贸易额高达5450亿美元,平均每年900亿美元左右。

另一方面,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也让企业有了更多元的市场选择。

2024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6.4%,占进出口总值的50.3%。其中,对拉美、非洲、中亚五国、中东欧的贸易增速分别为7.2%、6.1%、7.2%、7.5%。包括东盟国家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对中国外贸市场的贡献率近六成。

同时,中方正持续助力本土外贸企业拓展内销渠道。

这些国内外的多元渠道都有利于帮助企业应对美国的冲击,也是我们应对美国的贸易战更为从容的原因。

全球率先反制“对等”释放了什么信息

对全世界贸易伙伴加征关税这种史无前例的做法,反映出来的是美国政府要颠覆以WTO为核心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企图。

崔凡接着表示:

美方的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严重损害包括中方在内的全球各国的正当合法权益,危害全球经济发展和产供链稳定。

现在,中国坚决、迅速地反制,是对这种趋势的坚决遏制,是在向全球传递一种鲜明的态度,对于违反国际规则的单边霸凌行径,中方会毫不犹豫地坚决反制到底。

美国应该做的是立即取消单边关税措施,以平等、尊重、互惠的方式,与各方磋商解决贸易分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表示:

不同贸易伙伴对此的反应不一样,需要再观察一下。不过,其中一些的反应是可以预见的:一些被设立10%“最低基准关税”的国家,尤其是跟美国关系比较近的,像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这些“五眼联盟”的成员,估计不会有动作,它们选择默默承受;有一些国家,比如越南、柬埔寨等,可能没有能力去反击;再有一些国家,比如加拿大和墨西哥,会有比较大的变数。

●金融行业,先受冲击

担心经济陷入衰退,纳指进入熊市

美国政府2日宣布新的关税政策后,美国股市剧烈震荡。

当地时间3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大幅下跌,均创下约5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其中纳斯达克指数跌幅接近6%。特朗普所谓的“关税解放日”成为美股历史上的一个“灾难日”。

当天,美股市值蒸发2.5万亿美元,以苹果为首的美国科技股领跌。苹果股价下跌9.3%,创下2020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市值一夜蒸发超过3140亿美元;英伟达市值蒸发约2090亿美元;亚马逊和Meta市值分别蒸发了1870亿美元和1330亿美元。四家巨头市值合计蒸发超过8430亿美元,相当于一个特斯拉的市值。七大主要科技股市值蒸发1.03万亿美元。

当地时间4日,美国股市连续第二天遭受重创,当日收盘暴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从历史收盘高点下跌20%,进入技术性熊市。杜邦公司股价盘中暴跌逾16%。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下跌2231.07点,收于38314.86点,跌幅为5.50%;

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下跌322.44点,收于5074.08点,跌幅为5.97%;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962.82点,收于15587.79点,跌幅为5.82%。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称,在中国对特朗普所谓“对等关税”采取反制措施后,人们担心贸易战将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美股收盘暴跌。

美经济学家:直接影响或因次级效应被放大

华尔街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今年面临经济衰退的风险,失业率和通胀可能同时上升。

3日晚间,摩根大通将今年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从40%上调至60%,原因是特朗普宣布的全面“对等关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冲击。

摩根大通首席全球经济学家Bruce Kasman在报告中写道:“这些政策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会在今年将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推入衰退。”

摩根大通警告称,特朗普的最新关税政策意味着自1968年以来美国对家庭和企业最大的税收增加,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经济下滑。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警告说,直接经济影响可能会因次级效应而被放大,包括贸易伙伴的反制、对商业信心的负面冲击以及全球供应链的中断。这些打击可能会削弱美国家庭的购买力并导致支出减少。

●经济霸凌,损人害己

贸易吃亏了?美国选择性忽视了服贸压倒性优势

无论从经济规律还是从事实数据看,美方宣扬的“贸易吃亏论”都站不住脚。

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受到产业竞争力、经济结构、国际分工、贸易政策、美元货币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且,美国选择性忽视了在服务贸易中的压倒性优势。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近日撰文指出,2023年美国服务出口额突破1万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13%;2024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总额近3000亿美元。可以看出,美方从国际贸易中不是吃亏了,而是获利巨大。

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有服务贸易顺差。美国在高附加值服务领域近乎垄断:知识产权使用费年收入逾1440亿美元,远超其他国家;金融、法律、科技等专业服务出口持续扩大,支撑起410万个高薪岗位,平均时薪较制造业高出25%。若仅以货物贸易逆差断言“美国吃亏”,无异于以管窥天。

历史告诉美国,关税战对自己没好处

即便回归美国自己的关税历史,也不难看出,现在美国政府这般“对等关税”法,是在搬着历史的石头砸自己的脚。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炮制出《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全球两万多种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引发其他国家贸易反制。结果导致五年间全球贸易萎缩60%以上,美国进出口贸易也遭受重创,陷入经济大萧条。

2018年美国政府单方面对中国挑起的关税战,更是未如华盛顿所愿带来单方面胜利。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19年美国对华出口下降11%,进口减少16%,直接波及美国农业、制造业和科技行业。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估算,美国消费者每年为关税多支付约570亿美元,生活成本显著上升。美国过去的单边关税政策并未压垮中国,如今,面对美国再度升级的关税施压,无论在经济结构上还是国际布局上,中国的底气都更加充足。

从特朗普第一任期挑起一直延续至拜登政府的对华贸易战,对美国来说代价同样巨大。

一来制造业没能回流。美媒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2024年7月,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仅增加了1%,关税甚至导致美国各行业至少损失了14万到27.5万个岗位。

二来普通民众遭殃。美国消费者每年为关税多支付约570亿美元,生活成本显著上升。显然,任何试图以关税高墙隔绝经济规律的国家,终将承受自我封闭的代价。

J.P.摩根首席执行官托马斯·W·拉蒙特回忆,他当年就差跪下来求胡佛,不要通过这项愚蠢的法案(《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如今,二进宫的特朗普大权在握,身边班底都是吹鼓手,恐怕连想跪下来求他不要“损人害己”的人也没有了。

特朗普关税政策多维度冲击美国经济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真的能如他所说让制造业回流美国、让美国再次伟大?

首先,新关税将直接推高民生成本。

据法新社4月3日报道,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人消费的咖啡、新鲜蔬果及橄榄油大量依赖进口。而来自拉美的香蕉、巴西和哥伦比亚的咖啡面临10%的关税;欧盟葡萄酒、橄榄油被加征20%的关税;印度香米和泰国茉莉香米关税分别达26%和36%。美联社4月3日的报道指出,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估算,关税将导致美国家庭年均消费支出增加3800美元,服装和纺织品价格上涨17%,家具价格涨幅或达46%。

餐饮行业也受到巨大影响。法新社援引俄勒冈州一家餐厅老板的话说,进口葡萄酒的销售额占其收入的约四分之一,20%的关税可能迫使菜单涨价,而新冠疫情后的通胀已让顾客对价格敏感。

虽然特朗普号称关税政策将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但现实情况是,供应链重构困难重重。

法新社报道提到,新泽西州一家仪器制造商表示,因芯片依赖东亚供应链,中国生产的电路板难以在其他地方采购,而54%的关税叠加原有25%的税率,客户可能放弃采购。

美联社援引美国家具协会的话说,尽管支持“制造业回流”,但本土生产面临人才短缺、成本高昂等障碍,至少需十年才能实现。

汽车行业同样受创。美联社报道指出,斯泰兰蒂斯集团因25%的进口车关税,宣布临时关闭加拿大和墨西哥工厂,导致美国本土900名工人失业。

在实体经济遭受重创之前,美国的金融行业对特朗普关税的巨大冲击率先起了反应,政策宣布次日美股遭遇“血洗”就是直接体现。

在华美企,还是要和中国做生意

中国美国商会近期发布的《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48%的受访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53%的受访企业预计2025年增加在华投资。从苹果公司到特斯拉超级工厂,从高通芯片到联邦快递,产业要素的跨洋重组催生出多个创新增长极。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80多位跨国公司代表出席,其中美企数量最多,充分展现了经营主体的理性选择。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谭森表示,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这为跨国经营者投资兴业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商机。

“两国工商界应该多见面、多交流、多合作”“贸易往来是美中关系的有力支撑”……推动中美经贸关系行稳致远是两国工商界人士的广泛共识。进一步加强对话沟通,妥善管控分歧,发掘经贸合作潜力,才是中美经贸关系持续发展向好的长久之策。

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中国需要美国,美国也需要中国。

(信息来源:新华社、环球时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新闻、国际在线、瞭望智库、参考消息、中国证券报、第一财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