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郭雨昕
近日,多家车企陆续公布了2024年财报,清晰展示了中国车市在价格战与智能化浪潮中加速裂变的过程。其中,比亚迪首次实现日赚1.1亿元,全年营收超越特斯拉;相比之下,上汽、广汽等合资依赖型企业仍深陷转型阵痛。新势力这边,继理想之后,零跑也顺利迈过盈利门槛。随着交付规模扩大,零跑、小米、极氪等企业亏损逐渐收窄;另一边蔚来却因重资产模式深陷亏损泥潭。
这场财报季犹如行业分水岭:传统车企的转型从“选择题”变为“生死题”,新势力的竞争则从“融资能力”转向“造血能力”。2025年,谁能在淘汰赛中赢得主动权。
传统车企:
比亚迪日赚1.1亿 合资“躺赚”时代终结
3月24日,比亚迪集团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财报,各项核心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业绩表现持续飙升。作为整车龙头企业,比亚迪以7771亿元营收、402.5亿元净利润的绝对优势,坐实全球新能源霸主地位。其427.2万辆年销量中,超九成来自新能源车型,单车净利润稳定在9400元。
吉利、长安组成的民营车企转型梯队表现同样抢眼:前者营收首破2400亿元,新能源销量同比激增92%至88.8万辆;后者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超七成,阿维塔高端车型全年交付量翻倍。
另一边,合资模式依赖者却正遭遇凛冬。根据上汽集团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上汽集团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5亿元到19亿元,与上年同期同比减少87%到90%。其合资品牌销量全线溃退,仅智己汽车以70%增速成为亮点。此外,宝马在华销量暴跌13.4%、广汽扣非亏损达33亿-47亿元等数据,宣告“躺赚”时代的终结。有业内人士表示,给到传统车企的转型窗口期不多了,技术储备与市场反应速度已成为生存底线。
新势力阵营:
“小零米”崛起 盈利突围战打响
理想汽车以1445亿元营收、80亿元净利润稳居新势力榜首。这离不开L系列增程车型的强劲表现,该系列贡献了理想汽车全年97%的销量。与此同时,增程式车型占比过高导致其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毛利率降至19.8%。2025年能否“守擂”,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零跑汽车也在此次财报季展现出“黑马”姿态,四季度单季盈利8000万元,C10等爆款车型助其毛利率从0.5%跃升至8.4%,成为第二家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小米汽车则以首年13.69万辆交付量、18.5%毛利率超行业均值,展现出生态协同的跨界杀伤力。随着交付规模的提升,小米汽车的亏损在逐渐收窄。亏损逐步收窄的品牌还有小鹏、极氪汽车。
与之形成戏剧性反差的是蔚来:657.3亿元营收规模下净亏损扩大至224亿元,3054座换电站年均50亿元运维成本,叠加乐道子品牌推广压力,使其成为唯一亏损加剧的头部玩家。
2024年车企财报的“冰与火之歌”,揭示了行业加速洗牌的本质逻辑:当价格战与智能化浪潮叠加,车企生存底线已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储备+成本控制”双核驱动。比亚迪1600亿研发投入构筑壁垒,吉利“银河+极氪”双线高端化,小米“软件定义硬件”的跨界颠覆,均指向同一规律——唯有掌握核心技术迭代节奏,才能在淘汰赛中赢得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