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时评

永不消逝的电波

2025-03-27

本报评论员 岑嵘

近日,从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传来消息,杭州地区电报服务将从2025年5月1日起全面停止。目前,杭州和北京是全国仅剩的两个提供发报服务的城市。

杭州的电报业已经走过了142年历史。早在1883年(清光绪九年)6月,清政府为加强沿海防务及商业需要,架设苏浙闽粤电报干线,杭州成为全国15个开通电报的城市之一,杭州百姓从此接触到了近代电信。

世界上首条真正投入使用营运的电报线路于1839年在英国诞生,全长13英里。也许今天的人们看待电报是一件老古董,可是如果你身处19世纪,一定会被电报这样东西惊叹到。在19世纪,给一两百公里外的人送信,即便骑上快马也需要一整天时间,而电报只需在瞬间完成。

这种远距离实时通信技术的诞生,前所未有地将全世界更加快捷也更加深远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个世界范围的沟通网络创建了起来,它的缆线穿越洲际和大洋,电报的出现也革命性地改变了商业模式。因此,有人将电报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

我们会发现,19世纪电报的兴起和今天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21世纪,人们同样被人工智能的强大惊叹到。今天的人们在使用DeepSeek等大模型时,心里一定会在想,未来究竟是怎么样的?自己从事的行业还能存在多久?

在19世纪,很多人有同样的疑问。就拿新闻业来说,在19世纪初,报纸一般只报道本地的事务,报纸主要依靠的是本地覆盖率,而不是新闻的及时性。1845年,英国《泰晤士报》上关于纽约的新闻是4周前的,开普敦的新闻是8周之前的。

当电报出现后,很多人认为电报会导致报纸行业大衰退,因为有了电报,所有报社就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了,报纸将在同一时间,刊登同样的世界要闻。很多新闻界人士认为,报纸就只能听天由命,甚至会销声匿迹。公开出版物的唯一出路只剩下对时事进行评论和分析了。

然而接下来的一百多年,突发新闻得以及时报道,电报非但没有导致报纸的衰退,反而给新闻界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同样的道理,即便是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对真实的新闻、信息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因此,即便是一百年后,新闻仍然是重要的行业。

和今天在人工智能行业人才辈出一样,在19世纪,一大批发明家在电报业诞生。例如莫尔斯发明了莫尔斯密码;爱迪生也从事过电报业,并对电报的衍生品股价呼报机进行过改良;特斯拉研究过以无线电发送电报。

19世纪的商业形态也被电报业彻底改变。电报给商业提供了绝佳的部署设施。每天都有电报给商人带来优势的事例发生。一天之内,异地交易的双方就可以通过电报相互交流数次,这在以往没有电报的时候要花上好几周。

未来的人工智能也将重塑商业形态,欺诈、货不对板、仿冒伪劣产品等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监管下很难生存。

电报对这个世界做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最后悄悄地离去。今天,人工智能开始登场,各行各业同样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但也许有一天,它也会悄悄离场。

科技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电报虽然消失,但它对人们生活和思维的影响,都深刻地改变了这个世界,可以说,没有电报,就没有今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从这个意义上,那些穿越时空的电波将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