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郑炜 通讯员 徐婧)正在推进的钱塘第八期博士入企行动传来好消息,目前已经收到超过100份报名表,博士和企业都高度关注这一行动。“此前七期已有194名博士入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形成合作成果300余项,撬动技术交易额超4000万元。”在日前举行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塘科学城)产教联合体建设工作推进部署会上,钱塘新区党工委委员、区委常委,钱塘科学城党工委书记、管理办公室主任周妙荣表示,编制在高校、工作在企业,“博士入企”是钱塘产教融合的一个缩影,钱塘以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机制创新为黏合剂,深化“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创新合作模式,实现政校企互惠共赢。
坐拥全省最大规模高教园区的钱塘,以钱塘科学城为牵引,汇聚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力量,成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塘科学城)产教联合体,齐聚了94家企业、院校、园区、科研单位,已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政校企协同,有利于供需相互赋能。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林锋表示,在产教融合机制下,有利于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该校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光电技术应用、药品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10个专业,撤销工商企业管理、文秘、酒店管理、应用日语等10个与产业不适配的专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匹配度提升至90%以上。产业导师入校则加速了技术创新、技能培养和成果转化。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国家电子商务消费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浙江)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筹办了“协同创新中心”,驻校培养学生时长超21000小时,每年创造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新近发布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塘科学城)产教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与配套政策措施明确,未来三年,钱塘将立足“教科人一体改革”和“两新融合”战略部署,计划三年内服务本地产业发展的专业占比达到70%以上、建成产教融合空间不少于25万平方米、吸引10000名以上区内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力争辖区高校技术交易总额突破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