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利好催生涨停潮 “人造太阳”概念股逆势冲高

2025-03-26

商报讯(记者 叶晓珺)“人造太阳”板块再迎利好消息。昨日早盘,可控核聚变概念股纷纷冲涨停,常辅股份30cm涨停,合锻智能两连板,中洲特材、久盛电气20cm涨停,永鼎股份、融发核电、百利电气等超10股涨停。

此番逆势大涨与行业多番利好有关。近日,有机构研报指出,可控核聚变项目招标加速,2025年以来,聚变新能、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等公司密集招标,累计采购项目约46项。业内人士认为,核聚变行业与第三代核电及军工材料公司具备较高业务重叠,未来行业公司有望迎业绩和估值共振。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掀涨停潮

在两市个股普跌的情况下,可控核聚变概念股走出了独立行情,昨日盘初就强势异动,纷纷涨停,板块指数一度放量飙升逾6%,创历史新高,半日成交超前一日全天成交。

截至昨日收盘,可控核聚变概念上涨6.33%,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一。板块内,概念股普涨,常辅股份30cm涨停,哈焊华通、中洲特材、久盛电气等20cm涨停,大西洋、兰石重装、海陆重工、合锻智能等涨停,辰光医疗、天力复合、国光电气等涨幅居前。

其中,久盛电气高开后仅约1分钟就垂直20cm涨停,并因日涨幅达到15%的前5只证券登上龙虎榜;合锻智能走出两连板,两天累计涨幅达20.99%,该股于昨日9点25分涨停,未打开涨停,截至收盘封单资金为2.83亿元。当日盘后,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在2025年3月21日、24日和25日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

资金面上看,昨日可控核聚变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22.94亿元,其中,33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0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亿元,净流入资金居首的是永鼎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3.15亿元,净流入资金居前的还有融发核电、东方精工、雪人股份等,主力资金分别净流入2.62亿元、2.49亿元、1.81亿元。

消息面上,近日,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表示,已经要求世界银行董事会改变长期以来禁止为核能项目提供资金的政策,称这种技术为贫困国家提供了绿色能源选择。他预计,这一举措将被纳入预计于2026年6月出台的更广泛能源政策提案中。

万亿潜力的科技赛道取得突破进展

近期,可控核聚变领域频传捷报,全球正加速核聚变商业化进程。

比如,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和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实现技术突破;美国推进电网大规模商业聚变能发电厂建设;德国计划设立高能量密度研究所;这些技术突破使得核聚变商业化的可行性大幅提升,增强了市场对可控核聚变的信心。

据介绍,可控核聚变是可控的、能够持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目标是实现安全、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被称为“人造太阳”。业内专家曾表示,到2035年,中国或迎来可控核聚变发出的第一度电,这也意味着“人造太阳”将真正实现。

多家券商对可控核聚变产业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并指出其作为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向,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

中泰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全球聚变投资71亿美元,2031-2035年有望实现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根据核聚变能协会(FIA)调研,大部分核聚变公司预计2031-2035年可实现可控核聚变向电网第一次供电,同时可以研发出低成本高Q值的商业化核聚变装置。

广发证券指出,核聚变具备能源潜力丰富、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人类未来的终极能源。

从市场规模来看,机构预计2030-2035年间全球核聚变装置市场规模有望达2.26万亿元。

产业链方面,中信证券指出,聚变产业链由于反应特性要求,核心亦涉及上游材料环节,主要包括特种金属以及超导带材,其中特种金属包括特种钢材、钨、铜等。建议重点关注核心材料及装置环节,在聚变装置加速落地过程中的订单受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