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来了 供销服务进入“春茶时间”

2025-03-26

商报讯(通讯员 余金露 记者 吴昊东 杨伊琳 摄影 李子逸)春风吹过茶山,嫩芽翠绿欲滴,西湖龙井已正式开采。连日来,无论是茶厂、茶农,还是背后的服务组织,都进入了紧锣密鼓的“春茶时间”。

机器轰鸣不停转 手工炒茶意趣佳

在西湖区茶叶产业农合联会员单位杭州西湖名茶有限公司的车间内,一条自动化制茶流水线早已调试完毕。35台炒茶机器不停歇地运转,帮助新鲜龙井茶叶杀青理条,压扁炒干。杭州茗梅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仇昌明自豪地说:“只要新鲜原料充足,我们厂每日可以产出400斤!”

由于茶叶风格、颜色、条型更加统一,也更受茶叶品牌青睐。“我们有自己的茶园,但也会收购农民手中的茶叶。去年我们一共炒制了3500斤西湖龙井茶干茶。除了供应给茶商外,还有一部分用于制作成品茶。” 仇昌明说。

随后,仇昌明还露了一手炒茶的技艺。只见他把锅加热之后,娴熟地将茶油抹于锅底,接着新鲜茶叶倒入锅内,一时间茶香四溢。上下翻飞间,反复将茶叶捞起又被压扁,最后将炒好的茶叶拈起,送到鼻尖嗅了嗅。“这就好了”仇昌明满意地说,“偶有闲暇时我喜欢亲手炒茶。既能玩味其中乐趣,也能传承这项传统技艺。而且,手工炒制的茶叶更容易沉底,喝起来感觉更香。”

农户采得盈眶绿 村前村后飘茶香

西湖区转塘街道的龙坞茶村,是西湖龙井茶保护基地。龙井吐翠,对这里的茶农来说是大事。

“我们要频繁且仔细检查茶树长势”,一位王姓茶农表示:“今年气温波动大,茶芽一天一个样,开采后必须争分夺秒抢收头茬嫩叶。”一些茶农提前招募多名采茶工,包吃包住,专事开采。

茶农们对前段时间低气温的影响并没有太过焦虑。转塘街道何家村的一位茶农说,“去年产出200多斤,光头采就有近30斤。今年气温有些低,但后面天气好了也是一样的。”

西湖龙井的头采“明前茶”,香气浓郁、味道鲜爽,采摘期短且产量有限,因此价格往往偏高,等到“明后茶”,价格自然会有所回落。

在茶叶销售上,茶农们也更新了自己的生意经。除了传统社交平台宣传,一些茶农还利用直播带货,在茶田里亲自向观众介绍自家茶叶。“即使忙碌时也开播,这样不仅能拉近和消费者距离,更直接地沟通,还能让大家对我们的茶叶更加放心。”

供销服务促共富 数字赋能立品牌

春茶季的忙碌,不仅是茶农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传统产业与供销服务的交融。在西湖区农合联的全链条赋能下,一片片绿叶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茶香里飘出共富的新希望。

作为茶产业发展的“强引擎”,西湖区茶叶产业农合联是西湖区农合联执委会(西湖区供销合作总社)牵头组织下成立的首家产业农合联,依托西湖区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整合西湖区茶叶企业,通过为会员提供专业性服务的专业市场、生产服务、加工、仓储、农技推广等服务,打响西湖茶叶品牌,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如何让西湖龙井茶这个杭州名片越来越响亮?据了解,西湖区供销合作总社(西湖区农合联执委会)还将定期举办茶产业农合联会员培训系列活动,通过数字赋能茶产业,着眼于发展“互联网+茶业”,探索茶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新路子,深度挖掘茶文化,提升茶品质,办好以茶叶和茶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休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