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正式获批

实施六大策略行动 探索片区式更新模式 全市划定95个市级更新片区 30个重点片区先行启动

2025-03-26

商报讯(通讯员 杭建宣 记者 严佳炜)萧山火车西站历史文化街区一跃成为市民游客争先打卡的“网红点”,余杭区高桥工业园区从原来的闲置厂房变成先进产业、高端商务和品质生活于一体的先进产业示范园区……这些变化背后,都离不开城市更新。

其实,杭州的城市更新起步较早,从最初关注城市面貌提升逐步演化为综合性的多元更新,历经多轮实践探索。立足“后亚运、2万亿、超大城市”发展新阶段,杭州城市更新又将如何适配新形势、新要求?

近日,《杭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4-2035年)》(下文简称《规划》)正式获得市政府批复,为深化超大城市“存量空间革命”、加快打造城市更新杭州范例擘画蓝图。此轮杭州城市更新“更”什么?怎么“更”?昨天,杭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此进行深入解读。

“更”什么?

除了提升居住环境 低效产业空间、老旧城市设施也被纳入其中

作为浙江省首部获批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规划》以推动杭州城市存量空间优化为核心,市区两级建设部门牵头,同步开展市级更新专项规划和区级更新建设规划编制,对杭州城市更新工作进行了全局性谋划与系统性安排。

城市更新到底要“更”什么?本次《规划》明确,以老旧居住空间、低效产业空间、历史文化空间、潜力公共空间、老旧城市设施、潜力复合空间为主要更新对象。

这意味着,当前更新对象由既往聚焦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创建、城中村改造等居住环境的提升,进一步拓展至六大类,包括了低效工业用地,空置率高的老旧商务楼宇,活力不足的传统商圈、城市公园,老旧地下管网和桥隧工程,功能单一的市政公用设施,利用效率低下的老旧交通场站等。

“目前杭州已进入超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城市更新既要守住安全底线,提升宜居品质,又要激发城市活力,彰显独特魅力。”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此,本次《规划》提出推动居住空间安居宜居、推动产业空间提质增效、推动文化遗产传承活化、推动公共空间开放共享、推动城市设施安全提升、推动复合空间多元再生六大更新策略。

具体来看,推动居住空间安居宜居何总提到,全面推动2000年前老旧小区“应改尽改”,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年”开展特色试点创建,重点聚焦1990年前住宅的安全排查与改造,探索完善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及房屋保险三项制度。

产业空间提质增效则包括了分类引导产业空间更新和多元引导楼宇商圈更新。比如,要打造产业空间集聚、土地利用集约、服务配套共享的现代产业社区。加快推进湖滨、武林、吴山等传统商圈更新。

怎么“更”?

探索片区式更新模式

30个重点片区先行启动

“片区式更新模式是接下来杭州城市更新的重点方向。”中规院上海分院院长孙娟介绍,仅以单个项目或单独条线推动城市更新,容易出现空间碎片、建设重复、资金单一等问题,而片区式综合更新更有利于资源统筹调配、保障公共利益、发挥规模化集成效益,因此本次《规划》提出以片区式更新作为重要抓手,从而实现空间统筹、实施统筹和利益统筹。

结合对更新潜力空间的精准识别,本次《规划》以资源有潜力、空间有价值、属地有意愿为基础,充分衔接详细规划单元边界,共划示了95个市级更新片区,并从中选取了30个片区作为近期重点实施片区。

以上城区为例,近期正在全力推进湖滨片区、老城传统风貌片区、九堡片区的更新。

“湖滨眼下面临着商业界面连续性不强、交通流线通达性不畅、物业资源利用率不高、文化IP转化度不足等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城市更新,在功能业态、交通流线、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等方面都实现焕新。”上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骆斌介绍,而老城传统风貌片区是杭州主城区为数不多保护完好的老杭州生活片区,除了提升人居环境,接下来将以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向南焕新二十三坊巷,向北激活十三湾巷片区,向东串联五柳巷历史街区,启动德寿宫二期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更新片区内潜力空间类型及未来优化提升方向,《规划》还将更新片区划分为功能活力提升类、人居品质提升类和特色魅力提升类等不同类型。

其中,功能活力提升类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以及重要产业平台。人居品质提升类主要分布在上城、拱墅、西湖以及外围区、县(市)老城区。特色魅力提升类主要分布在西湖边、运河边、钱塘江边等城市风景地区。

《规划》为杭州城市更新锚定了目标——

近期至2027年,探索建立常态化体检、系统化谋划、片区化实施、项目化推进、一体化运营的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率先形成一批示范效应显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

远期至2035年,健全完善城市更新政策法规与工作机制,打造在全国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城市更新范例,全面赋能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