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周期支撑
西湖云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基地开园
商报讯(通讯员 赵茗萱 瞿春春 记者 严佳炜)近日,西湖云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基地正式开园,作为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的标志性成果,该基地由紫金港科技城、西湖云创集团与深圳力合求是三方联合共建,承担着打通“创新策源-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全链条的核心使命。
基地立足杭州湾,链接深圳湾,依托西湖区高校创新资源与力合科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致力于成为长三角与大湾区科技互动、产业共生的战略支点。
具体来看,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验证、资本对接、场景开放、政策扶持等全要素服务体系,同时启动10000平方米孵化载体,提供78-1617平方米可灵动组合的办公研发空间,为硬科技项目。
开园现场,五大环大学创新圈年度任务正式启动,并向创新圈各圈主单位颁发“创新令”,进一步锚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空天地海等未来产业的攻坚方向。
与此同时,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发布“国际科技交流中心试点计划”,以“全球创新资源枢纽”为定位,立足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机器人等未来产业赛道,按照“一年造氛围、二年建平台、三年出成效”总体部署,力争到2027年环紫金港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全面建成,打造“三区三地”——建成“国际科研合作交流承载区”“科技成果转化标杆区”“产才融合示范区”;招引“十”个亿级重大项目,落地“百”个优质国际合作项目,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创新要素全球化流动。
站在“双湾联动”的新起点,西湖区将进一步释放“教科人一体改革”潜力。2025年,全区计划落地成果转化项目200个、推动超200项专利产业化,技术交易额突破200亿元。西湖云创基地作为双湾联动的“创新枢纽”,将以点带面,为城西科创大走廊及长三角一体化贡献科创力量。
“感恩这份珍贵的馈赠”
以大爱延续生命移植受者重获“生的希望”
商报讯(记者 熊依琳 )在杭州钱江陵园内,有一处“生命礼敬” 园,园内的墓碑上镌刻着5793个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名字。昨天上午, “生命・希望”—— 2025年浙江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此举行,为6位遗体捐献者举行“荣耀回家”仪式。
活动中,浙江大学医学院学生代表诗朗诵《生命的礼物》、移植受者组成的“生声不息”合唱团带来歌曲《生命回响》,以艺术的形式,展示了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背后的故事,在生命接力、生命延续中的非凡意义。
“生声不息”合唱团的成员周小龙是一位环卫工人,也是一位移植受者。2011年,周小龙被确诊为尿毒症,必须立即接受血透治疗。“当时我的双脚肿胀得厉害,几乎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只能依靠轮椅移动。”周小龙说道。
从那时起,十二年来,周小龙始终与病魔顽强抗争,这期间,他每周都要进行三次血透,身体每况愈下,但他从未放弃“生的希望”。
时间来到2023年,命运终于眷顾了周小龙,他成功匹配到合适的肾脏,并顺利完成了移植手术。如今,他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还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份环卫工人的工作。
“我非常感恩捐献者,感恩这份珍贵的馈赠。”他坚定地说,如果可能,百年之后,他也要捐献自己的器官,为社会贡献自己最后的一份力量。“希望我和移友们能够用歌声传递重获新生的喜悦以及对捐献者的感恩,鼓励所有的病友都能坚强,去战胜疾病,做生命的强者。”周小龙说。
据悉,截至2025年2月底,全省累计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登记人数超过36.4万人,全省已建成褒扬捐献者大爱精神的“生命礼赞”场所44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