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
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高楼大厦的林立,更在于那些藏匿于街角巷尾的美食。如今,随着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游客向杭州汇聚,越来越多的异域美食,也出现在了开放、包容的杭州。这些美食餐厅有些是“歪果仁”开的,有些是中国人开的,每一道异国风味,都是杭州国际化进程的鲜活注脚。即日起《洋味IN杭》和大家一起聊聊杭州与各国美食相融故事,为在杭外国人寻觅治愈乡愁的味道,也为本地食客打开探索世界的窗口。
每满/商报记者 陈敏 陈慧怡 摄影/视频 梁孟澄
近日,我在杭州街边的一家意式披萨店,吃了一顿“漂亮饭”。
如果说“打工人”吃的饭主打一个量大管饱,那“漂亮饭”就得反着来:商场,是不可能进的。菜名,是厨师精心钻研的。菜量,必须小小的。好不好吃不重要,拍照一定是好看的。但我这次吃的饭是拍照又好看,菜品又好吃的。
像“沙县小吃”的披萨店 居然藏着28种口味
走在万塘路上,很容易就错过这家店。简单的店名——“意式披萨”,远远看过去,小小的,十分不起眼。40平方米的店面,只有简单的几张桌子,没有西餐厅的考究,和我们日常所吃的街边店一样。店内白墙上贴着许多食客留下的便贴纸,留言中有很多是日文、韩文、英文,记录着国际食客对这家小店的喜爱。
老板娘说她其实也看不懂上面的英文,但能收到食客这么多的肯定,让他们在杭州吃到心心念念的家乡味道,她心里就很满足了。
再往里就是三平米左右大小的“披萨作坊”,所有披萨在这里现做现卖,客人也可以围观到所有操作。店虽然小,里面的披萨却有28种口味。从经典的玛格丽特披萨、那不勒斯披萨、松露菌菇披萨到店里的自制肉披萨、混合蔬菜披萨,可以选择的余地很大。披萨的价格在40元到50元之间,性价比也不错。
闲聊中,我们得知这家意式披萨店的老板娘叫蔡敬云,安徽人。她的手艺是跟自己的哥哥学的,哥哥曾在意大利当了二十年厨师,对当地人爱吃的口味最为了解,店内披萨口味更贴近外国人的喜好。
蔡敬云在杭州有两家店,一家是她在管理的这家店,原先开在浙大玉泉校区北门对面的庆丰新村小区里,现在搬到了万塘路,而另一家则开在浙港国际,由丈夫打理。
万塘路的“意式风味”将松弛感狠狠拿捏住了
我点了克诺斯顿披萨和自制肉披萨,蔡敬云接到订单后迅速进入厨房,开始制作披萨。10分钟后,她给我们端出了一盘刚出炉的披萨,颜色鲜艳又丰富。放下披萨后,老板娘顺手给我们拿来了几罐可乐。意式风味的披萨配可乐,这波松弛感我算是体验到了。
自制肉披萨是用新鲜的罗勒叶汁,和猪肉一起做出来的大块肉粒,整体是绿色的。出于好奇,我先拿起了一块自制肉尝了尝,罗勒叶的香味很浓郁,配上猪肉,微咸适口。
抓起一片披萨开吃,上面用料相当扎实。现做现烤的薄底披萨,口感既脆又香,多咬几口还能明显感受到内馅因为烘烤后的柔软。
没隔一会,克诺斯顿披萨也出炉了。原料用去皮番茄酱、安佳芝士、帕尔马火腿、帕马森芝士碎,以及芝麻菜做成。芝士的量恰到好处,趁热吃,味道非常美妙,因为火腿偏咸,所以用芝麻叶可以起到中和作用。
蔡敬云说,意式披萨和美式的披萨不同,意式的披萨的底都是薄脆的。“美式的披萨通常底比较厚,会加很多番茄酱和芝士,吃多了可能会腻。”在蔡敬云看来意式披萨更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口感的层次,薄脆的底能更好地凸显出各种食材的味道。
“饼底是披萨的灵魂,面粉与发酵则是饼底的关键”蔡敬云说,在她店里的披萨都是采用传统的意式烘焙方法,温度和时间都得掌握得恰到好处。
虽然店里主打的是披萨,如果还想尝尝别的口味,可以点小食搭配着吃。比如,将凯撒沙拉放在烤面包上吃,也很有味道,面包可以根据喜好选择,有“意式面包、法式面包、全麦面包”三款。我点了法式面包,吃起来外皮酥脆,内里柔软,搭配着凯撒沙拉,清新不腻。
吃完这一餐“漂亮饭”,我不禁对这家小店刮目相看。虽然店面不大,但无论是披萨的品质还是口感,都让人印象深刻。这里的披萨不仅有着正宗的意大利风味,还融入了店主的创意和用心。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家小店能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