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敢消费、愿消费的底气

■每日经济时评

2025-03-18

本报评论员 岑嵘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对外发布,此次政策包含七大行动: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行动方案》瞄准了消费能力、消费供给、消费环境、消费领域的限制性政策等一系列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多项具体举措,进一步推动消费潜力的释放。

“提振消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明确提出,并被置于今年政府工作任务之首。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并就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作出重点安排。

“提振消费”一直是近几年政府的工作重点。早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我国内需潜力大,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提振消费”的关键就是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这个道理说得再直白点就是,老百姓口袋里钱多了,后顾之忧少了,自然敢消费、愿消费了。

阅读《行动方案》,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逻辑。《行动方案》的第一条就是“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也就是让老百姓钱多起来。钱包怎么样鼓起来,具体怎么做?《行动方案》说得很明白,“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另外,农民的收入也得提高,企业的欠款要落实。

老百姓口袋里有了钱,顾虑仍然很多,养老、看病、育儿、上学哪个不需要花钱。因此,政府要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方案》的第二条“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这主要集中在几个重点民生领域: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强化教育支撑、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保障重点群体基本生活。也就是从生育、养育、养老、医疗等各个方面,进一步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行动方案》接下来的几条,概括地说就是要怎么消费。例如消费要和惠民结合,要提倡优质消费,促进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环境等等,提倡大宗消费还能带动更长的上下游产业链。因此,这不单单只是一个行动的方案,也是未来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方向,以及创业投资的路径图。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想方设法大力提振消费。在今年的一月份,杭州就出台了《杭州市大力提振消费,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三年行动计划》,浙江省也在3月16日公布了《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浙江在结婚生育、优学优教、医疗保障、养老助老等方面,实施居民减负行动。

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6年的经济学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就提出,经济并不会自然趋向充分就业,政府必须强力介入以提振消费需求。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份《行动方案》看作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利好。提振消费关系到经济增长、稳定就业、普惠民生、高质量发展,以及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等方面,而《行动方案》给了老百姓敢消费、愿消费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