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抖抖抖”18年 喝水写字握手都成问题

中医辨证施治效果明显

2025-02-22

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索取稿酬

商报记者 冯双 通讯员 张煜锌

38岁的蒋先生,本是年轻气盛的拼搏年纪,可他却神色憔悴,身心俱疲。原来,从他20岁起,就被怪病缠身,时不时手抖。

喝水写字握手都成问题

一开始,只是拿取物品时手部会有细微的颤抖,蒋先生本人和家属并未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抖逐渐加重,手持水杯时,水会莫名地晃动、洒出;写字时,笔画歪歪扭扭,难以成字;与人握手时,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

18年来,正常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直到去年,蒋先生的手抖得更加厉害了,特别是左手,每当他处于紧张状态,或是在剧烈运动、高度集中注意力时,手抖的情况就会加剧。与此同时,他还发现自己心跳得蛮快,偶尔会心慌。到底得了什么病?

去年底,他找到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周天梅,详细叙述了自己18年来所受的苦,并表示自己的父亲和奶奶也有手抖症状。除了手抖,出汗还比较多,一动就爱出汗,偶尔还会口渴,怕冷,手脚凉。

在该院,接受了一系列相关检查后,蒋先生被确诊为特发性震颤。

据悉,特发性震颤是人类常见运动障碍疾病,属于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穿衣、进食、洗漱等,还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的负担,让他们在社交场合中充满自卑与不安。

据统计,全球约有 7000 万人受特发性震颤的困扰,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中医辨证施治效果明显

周天梅对蒋先生仔细进行了一番望闻问切,发现蒋先生颜面潮红,左眼睑充血,面部色斑,黑眼圈,口唇轻度紫绀,下眼睑色鲜红,掌红,手温,脉浮软,舌淡苔薄黄腻,腹部膨隆,下肢血络甲错。

通过一番辨证,周天梅判断患者属于寒热错杂、筋脉失养。于是给他开了调和寒热、疏风解痉、补养津血的中药。

治疗两周后,蒋先生的状况就有了改善。如今,他的手抖症状较之前有了极大的缓解,手部控制力逐步恢复,往昔口渴的不适感已全然消失,畏寒的情况也大幅好转,出汗量较之前明显减少,回归到正常水平,整个人的状态焕然一新。

周天梅介绍,针对特发性震颤,药物治疗可能有副作用,手术治疗风险高、费用昂贵,而中医在治疗特发性震颤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特发性震颤的病因多与“风痰”“气血不足”以及“肝肾虚损”有关。风是中医对外界病邪的形容,往往与运动障碍的发生息息相关;而痰湿、气血失调也常被视为引起震颤的内在因素。中医将其看作“风痰阻络”“肝肾不足”“脾虚湿阻”等病机的综合表现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辨证论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