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视频
每满客户端记者 蒋元豪 视频 赵子皓
在胡庆余堂门口,记者见到了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吴狄赫(Tim Vukan),这是他给自己取的中文名。吴狄赫身形较瘦,穿着朴素,但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很难想象,这么一位外国友人,居然是学中医的。“我们要不就在这里拍摄吧。” 吴狄赫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在中国生活了20年,他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
1/
从热爱武术到热爱中医 德国小伙的“中国情结”
“其实我一开始感兴趣的是中国武术,后面才对中医产生了兴趣。” 吴狄赫回忆,自己18岁时在家乡德国汉堡专门找了一个咏春拳师傅学习咏春拳,当时也对中医养生有了一定了解。
2004年,吴狄赫开始在中国做背包旅游,大概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一开始我先去的少林寺,想去那里学武术,也去了阳朔,但是后面发现对武术没有那么大兴趣。”机缘巧合下,吴狄赫来到杭州旅行,初来杭州的他不仅被杭州的美好山水风光吸引,还深深爱上了杭州的中医文化。“尤其是吴山这块的中医氛围很好,像是方回春堂、胡庆余堂都很有名。”
“我后面觉得学中医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就决心留在杭州。”不过,虽然热爱中国文化,吴狄赫却并不会说中文。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医文化,吴狄赫找到浙江中医药大学,经过商量后,他决定先在大学学习一年中文,然后再学习中医。“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如果中文不够好,那么也很难理解中医的很多知识。”
2005年开始,吴狄赫开始了中文学习。“当时我和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留学生在一起学习,课余时间也会翻阅中医书籍。”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吴狄赫的中文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紧接着,吴狄赫开始了自己的中医学习。“本科时候我报了针灸推拿专业,当时差不多有70%的中医课程,还有30%的西医课程。”
吴狄赫回忆,自己那个时候完全和中国学生一样,先要学好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经络穴位等,之后才开始中医针灸的课程。“我们需要先学习关于内科方面的知识,然后才能知道怎么用针灸去治疗。”在他看来,针灸非常受西方人欢迎,自己一定要将这门课程学好。
研究生阶段,吴狄赫果断地选择了中医专业。“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习怎么用中药治病了,会阅读大量类似于《黄帝内经》《伤寒论》这样的经典。”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后,吴狄赫来到医院为病人医治。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某一次一个10岁的小男孩来就诊,对方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患上抑郁症。吴狄赫和他交流了很久,不断开导小男孩,同时也给男孩开了对应的方子。“我很开心自己能帮到那个男孩,也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
2/
将中医文化传播到海外 做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研究生毕业以后,吴狄赫想要做些不一样的事情,将中医文化更好地传播到海外。“因为我对杭州这个城市特别熟悉了,所以一开始就安排了中医养生旅游,邀请了国外的客户,带他们参观胡庆余堂的博物馆,同时给他们讲解中医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去了解中医。”
与此同时,吴狄赫也为国外的患者做起医疗向导。“一些国外的患者想到中国看中医,但是他们不了解中医,也不知道该去哪里看,我就会协助他们,像是如何煎煮中药我也会耐心指导他们。”对吴狄赫来说,帮助到病患的同时又能宣传中医文化,是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医文化,2008年吴狄赫创建了一个国际网站“吴山中医”,用户可以通过该网站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当时我还会在西湖边教外国人练太极,他们都非常感兴趣。” 吴狄赫表示,自己想通过直播上课的形式,将中医文化更好地传播到海外。
从2004年来到中国以后,吴狄赫已经在中国生活了20年,而其中大多数时间,他都生活在了杭州。对于这座城市,这名德国友人有着浓厚的情感。“首先杭州真的是一个很适合生活的地方,因为它有山有水,现代化的城市景观附近就是美丽的大自然。我每天下班后都会去西湖附近的山林里逛逛,能够很好地发泄内心的烦恼。”
此外,吴狄赫特意提到了杭州的多元文化。“这里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不论是茶叶、丝绸还是中医文化,都非常吸引人。但杭州的新潮文化同样非常丰富,你能看到来自天南地北的人汇聚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未来,吴狄赫希望能在中医文化上积累更多经验和知识,进而将它惠及世界上更多人。“这么好的传统文化,我们没理由不去发扬它。”